本书系统讲述了美国创新的历史,并分析了美国在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者认为,美国未来的繁荣取决于对整个国家的投资,特别是对那些被甩在后面的地区的投资。
你能获得:了解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理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等结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借鉴量化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指标和方法。
A: 《莫里尔法案》使得美国得以大量创办州立大学,保证了全国各地有大量的知识经验投身到创新当中。
A: 可以从一个地区适龄工作人口的数量,有大学学历人口的比例,人均拥有专利的数量以及宜居的程度(包括房价、犯罪率、交通便利情况等)来衡量。
A: 因为支持初创企业的金融家不愿对可能遥遥无期的回报承担大额的、昂贵的投资风险,尽管在未来这种投资有助于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
A: 可以推动研发,带来创新性和就业岗位。通过创新,美国可以重新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也便于更新和应用以前的成功经验。
A: 不是为了创造就业,而是为了提升美国整体的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并不能解决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问题。
本书适合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升级以及美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经济分析师、企业管理者、科技从业者以及关注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人员,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书创作于美国经济面临增长放缓、收入不平等加剧以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科学研究的公共投入逐渐减少,导致创新速度放缓,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对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构成挑战。本书旨在反思美国创新历史,为应对当前挑战提供政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