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暗算

作者 麦家
15.0 分钟

摘要

内容总结

  • 本文总结了麦家小说《暗算》中三个章节的内容梗概,揭示了701特别单位的神秘面纱,以及"听风者"、"看风者"和"捕风者"等情报人员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讲述瞎子阿炳的超凡听力,揭示了破译密码的艰辛和对人性的扭曲。

  • 你能获得:

    • 了解701特工单位的运作模式,以及情报人员的选拔和训练方式。
    • 感受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
    • 体验如阅读侦探小说般的紧张刺激,并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核心内容:

1. 瞎子阿炳的故事:

  • 讲述了701如何招募到拥有惊人听力的阿炳,以及他如何凭借这种天赋,在无线电侦听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故事。
  • 详细解释:
    • 阿炳天生双目失明,但听觉异常敏锐,能分辨常人无法识别的声音差异。
    • 701面临敌方无线电静默的困境,急需在听觉方面有过人之处的怪才。
    • 阿炳凭借其超凡的听力,在茫茫无线电海洋中准确捕捉到敌方电台信号,为701扭转局势。
  • 举例:
    • 阿炳能听出两只狗的血缘关系及雌雄, 凭借记忆迅速识别出特定的莫尔斯电码信号。
    • 阿炳在701为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但因特殊性无法公开表彰,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

2. 陈二湖的影子:

  • 通过陈二湖徒弟施国光提供的解密文档,讲述了陈二湖作为701破译局元老级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其对密码破译事业的执着与奉献,以及其内心深处的秘密。
  • 详细解释:
    • 陈二湖在701拥有崇高地位,但他的“解密”事关重大,故难以公开。
    • 文档透露了陈二湖对于保守“那件事”秘密的执着,以及对徒弟施国光的殷殷嘱托。
    • 陈二湖的女儿陈思思在信中回忆了父亲退休后的生活,揭示了其对工作、对秘密的难以割舍之情。
  • 观点:
    • 秘密对于个体来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也可能带来长久的困扰和不解。
    • 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在追求卓越成就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精神上的压力和牺牲。

3. 有问题的天使:黄依依的故事:

  • 通过安院长的讲述,再现了701破译局欧洲处处长黄依依的故事,揭示了其在密码破译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内心的挣扎、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
  • 详细解释:
    • 女主人公黄依依,在701的破译工作中经历着复杂的情感考验和抉择.
    • 故事中展现的莫斯科求学经历和与导师安德罗的关系, 构成故事的重要背景.
    • 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描述, 突出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 个体命运与国家安全的关联,也引人深思。

问答

Q: 701单位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A: 除了工作的高度保密性外,还体现在人员选拔的特殊标准、工作方式的隐秘性、以及内部人员对荣誉和牺牲的独特理解等方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701人在完成特殊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失去个人生活、甚至付出生命的高风险。

Q: 阿炳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A: 体现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小人物在特定领域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在隐秘战线上,所作出的贡献往往难以得到公开表彰,而默默的奉献和牺牲更显伟大。

Q: 普通人应该如何看待陈二湖、黄依依这些701人员的故事?

A: 应该理解他们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对国家安全的贡献, 也应该看到他们在追求卓越成就的同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挣扎和牺牲。这些故事既是传奇,也是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并对那些默默守护国家安全的人们心怀敬意。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适合对谍战、悬疑小说感兴趣,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

作者背景

麦家,原名麦芒,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长期从事军事电信工作,后转业从事文学创作。

历史背景

《暗算》创作于21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安全与个人命运交织,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