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学习与教育大脑喜欢这样学
书籍封面

大脑喜欢这样学

作者 黄翔
18.0 分钟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分心怎么办?孩子明明很刻苦,成绩为什么没有进步?如何增加孩子的记忆力?孩子靠前紧张、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准怎么办?怎样呵护大脑健康,补充脑力?……面对这些难题,科学的习惯与策略比埋头苦读更有效。 医学博士、华山医院脑外科医生黄翔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告诉我们:从解剖学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聪明的脑回”或“笨的脑回”学习也不是一件痛苦的、“逆人性”的事。只要顺应大脑的运作规律,通过习惯强化神经连接和神经通路,建立内部模型,就可以充分开发大脑潜力,让大脑高效轻松地适应学习节奏。 他从建立目标、训练专注、建立模型、积极反馈、高效休息与情绪调节六大维度着手,讲述了如何建立起“内部模型”,养成学习型大脑,落位于解决孩子的学习习惯、睡眠与运动、情绪调节等问题,让孩子能精力充沛、活力满满地完成课业任务,准备充足、乐观积极地应对学业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摘要

好的,没问题!以下是对《大脑喜欢这样学》书籍内容总结:

大脑喜欢这样学

本书是一本脑科学原理和学习方法结合的书籍,旨在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大脑的学习规律,通过顺应大脑的运作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 你能获得:
    • 了解大脑如何学习的底层逻辑
    • 掌握提升专注力、记忆力等学习能力的技巧
    • 帮助孩子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
    • 提升情绪调节、压力应对能力

核心内容:

1. 学习改造大脑:学习并非精神活动,而是大脑的物质活动,学习的目的是改造大脑的物质结构。

  • 详细解释:学习的本质是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就是突触。通过重复习得技能或知识,神经元开始连接,刻意训练次数越多,连接越稳定,掌握的本领就越牢固。
  • 举例:
    • 研究表明,学习新技能后,小鼠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树突上会长出许多小小的新芽,叫做树突棘,是构成神经连接的重要物质结构。
    • 伦敦出租车司机因长期记忆大量街道,大脑海马回躯干和后侧部分的体积比普通人大。

2. 智力不在于开发,而在于刺激:通过外界刺激,改变大脑的内部结构。

  • 详细解释:
    • 学习和训练就是利用大脑的适应性重塑自我,从而提升智力,更好地适应环境。缺乏足够的刺激,大脑就无法形成神经⽹络和具备相应的功能。
    • 要想大脑形成复杂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络,就要给大脑丰富⽽多元的刺激,如大自然的刺激、社会活动的刺激。

3. 天赋并非天生,而是可以创造: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科学的训练掌握特殊技能,成为天才。

  • 详细解释:学习的本质是创建神经连接,这个连接必须在刺激(有效训练)的作⽤下才能形成。大脑不断地接受有效的重复训练,逐渐适应之后产⽣了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络,其结果就是学会了!

4. 打造学习型大脑:改造大脑的微观物质世界,创建解决问题的内部模型。

  • 详细解释:要从深度沉浸、突破舒适区、基于应用的学习、保证充足睡眠等方面努力,通过改变大脑的微观结构来记住知识,构建解决问题的强大内部模型,才能成为学霸和专家。
  • 行动建议:在学习中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训练专注、积极反馈、高效休息,合理调节情绪。

5. 设定目标:激活大脑,让孩子主动学习。

  • 详细解释:大脑是目标导向的器官,拥有目标可以激活大脑,产⽣放⼤效应。当⼀个⽬标实现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奖励大脑⾃⼰,促使你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实现⼀个个新的⽬标。
  • 行动建议:带⽬的去学,把⼤⽬标拆解为⼀系列⼩的⽬标,是顺应⼤脑,犒赏⼤脑,形成主动学习的基本办法。

6. 训练专注:提升效率,训练大脑做时间管理。

  • 详细解释:专注就是把所有光线集中到⼀点的凸透镜,是学习⼒中最具有凝聚和整合效应的因素。但专注⼒是物质能量,不是精神能量,是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清素等多种神经递质共同作⽤的结果,会被消耗。
  • 行动建议:要珍惜专注力这种有限资源,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创造秩序感、进行身心合一的训练、参加专注力训练游戏等方式,刻意练习,提升专注力。

7. 对抗遗忘:用建模式学习提升记忆力,建立内部模型,让知识属于你。

  • 详细解释:学习知识的最终⽬的是建⽴内部模型。要做到:
    • 输⼊新知识的相关信息,越详细越好,包括重视有关新知识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多感觉通道输⼊,多场景、多状态输⼊。
    • 建⽴与知识点的关联,越多越好,与⽣存相关联、与兴趣相关联、与已有知识相关联
    • 应⽤新知识的内部模型,越早越好,通过检索式学习、项⽬式学习、穿插式学习。
    • 不断重复,不断巩固内部模型,采用间隔学习的⽅法。

8. 积极反馈:让错误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 详细解释:
    • 反馈是⼤脑学习进化的机制,可以寻找内部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不断修正内部模型。
    • 学习的时候,如果⼤脑得不到反馈,就不会做出反应。获得外界的反馈后,大脑会不断地被重构,通过不断尝试新的连接⽅式,直到效率最⼤化。
    • 培养积极⼼态,接受错误,分析错误,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用起来才不害怕!

9. 高效休息:呵护大脑,让孩子吃好睡好

  • 详细解释:
    • 休息,特别是睡眠,也是深度学习的⼀部分。睡眠是⼤脑⾃我调节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给大脑一个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大脑在睡眠的时候是把短期记忆向⻓期记忆转换的主要时机。
    • 睡眠时间不⾜,⼤脑整理信息的时间就不⾜,即使⽩天学的再多,⼤脑来不及整理,也会统统删去,等于⽩学了。
    • 因此需要有⾼质量的睡眠和营养,具体做法参考本书的第七章节。

10. 调节情绪:培养孩子的情绪韧性

  • 详细解释:情绪调节能力,主要由大脑左侧前额叶⽪质和杏仁核掌管。学习总会存在压⼒,学习能⼒的提升就是抗压能⼒的提升,但过重的压⼒如果不及时得到调整,超出⼤脑⾃我调节的能⼒范围,就有可能导致有害的⼤脑器质性变化,甚⾄产⽣抑郁症等病变。
  • 充⾜的睡眠、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是⼗分有效的减压⽅式。当然,⼀旦发⽣严重的抑郁情况也不要坚持单打独⽃,及时就诊治疗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

11. AI时代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超越竞争

  • 详细解释:在AI时代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 学会选择的能⼒,选择即舍得;真正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尊重⾃⼰的选择,勇于承担结果。
    • 培养提问题的能⼒,优秀的 问题往往是⼈类努⼒的⽅向,也是进步的⽅向。
    • 培养拥抱AI的能⼒,认识到AI是解决问题的新工具。
    • 培养深度学习、深度⼯作的能⼒,成为善于从0到1创新的人。
    • 培养与⼈沟通的能⼒,AI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

问答

Q: 为什么学霸看似轻松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有些人很努力却效果不佳?

A: 学霸并非天生聪明,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有意无意地顺应了大脑的学习规律,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效能。他们的大脑确实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背后有着深刻的脑科学原理。

Q: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A: 学习的本质不是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而是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突触。学习并非精神世界的事情,而有微观的物质基础,真的可以“⻓脑⼦”。

Q: 如何才能打造出强大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络?

A: 答案是刺激。学习成⻓的过程就是雕塑⼤脑的过程,岁⽉的磨砺(刺激)就是⼀把把刻⼑,⽽⽗⺟和⽼师就是孩⼦⼤脑的雕塑师。要想⼤脑形成复杂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络,就要给⼤脑丰富⽽多元的刺激。

希望这个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家长、教师以及对学习方法感兴趣的青少年阅读。家长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大脑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教师可以借鉴书中的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青少年可以通过本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作者背景

黄翔,医学博士,华山医院脑外科医生,脑科学科普作家。长期在国家脑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及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脑科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专业,探讨了AI的本质以及人脑对AI的超越,讨论了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