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深刻认识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非凡之处
书籍封面

深刻认识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非凡之处

作者 大卫.布鲁克斯
18.0 分钟

摘要

深刻认识一个人

  •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深刻认识他人的技巧,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 你能获得: 掌握与人沟通的艺术, 成为一个更善良、更有智慧的人, 并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深刻的满足感。

核心内容:

1. 培养看见的力量:

  • 重要的事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就是视人为无物,没人性。
  • 如果有人看见你、了解你,你就会觉得充实、满足。
  • 只有人变好了,更具人文心、同理心,社会才会更好。
  • 作者的使命是:「做为一名作家,我是一个告诉其他乞丐,我在哪里找到面包的乞丐。」意思是:他读到、听到、学到对他有用的东西,他喜欢与人分享。

2. 克服视而不见:

  • 每个人都是一道深不可测的谜,你只能从外面看他们。
  • 「看」需要训练和技巧,光「看」是不够。如果你没上过飞行学校,没受过飞行训练,怎么可能开飞机?要看清一个人,甚至更难。
  • 如果你我都没经过训练,看到一个人就只是看到一个人在那里,看到那人的外貌,无法洞悉那个人的内心。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活将充斥对社会的无知、陷入彼此目盲的关系。
  • 常见的阻碍:
    • 自我中心: 只想到自己,对别人不好奇。
    • 焦虑: 脑袋里杂音太多,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 无知的现实主义: 认为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客观的,别人应该和自己想的一样。
    • 自命不凡: 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复杂、深刻、有趣。
    • 客观主义: 冷静的观察人们的行为,难以看到个体独特的主观性。
    • 本质主义: 以刻板印象来分类人,相信某些群体具有永远不会改变的“本质”。
    • 停滞心态: 对别人的看法停留在过去,看不到别人的成长和转变。

3. 成为照亮者:

  • 对他人一直有好奇心,善于让人觉得自己伟大、深刻,受到尊重。

  • 凝视: 以尊重和崇敬的目光注视别人,了解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尊严。

  • 照亮者的目光特点:

    • 温柔: 像罗杰斯先生一样与人互动,能窥视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和尊严。
    • 接受: 克服不安全感,汲取他人经验,压抑投射自己观点的冲动。
    • 强烈的好奇心: 像探险家一样,想知道当不同人会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 : 以完美和充满恩典的目光来看,认识到「认识」是一种整体经验。
    • 慷慨: 坚信每个人都是非凡之人,给予他们应有的机会。
    • 全人观点: 不只看到部分,必须抗拒简化的冲动。
  • 通过改变观看的方式,我们可以往对的方向走,改善自己。

  • 道德行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

  • 良善之人用无私的眼光看他人,也能看到他人看到的一切。这种关注能使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伟大。

  • 道德就是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之中体谅他人的技巧,是近距离接触的天赋。

4. 学会陪伴:

  • 有时,我们需要与人同行,陪他们走一段路。
  • 陪伴的特点:
    • 耐心: 信任需要时间。
    • 好玩: 玩耍更能展现人性的全貌,在游戏中建立连结。
    • 以他者为中心: 参与另一个人的计划,像伴奏者一样谦逊地协助他人。
    • 在场: 出席重要场合,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

5. 探索人是什么:

  • 每个人无时不刻不在创造,人不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在看世界。
  • 在我们想要了解别人时,应该把焦点放在主观层面。
  • 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一个人遭遇了什么或是履历表上列出的经历,而是「这个人如何解释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他怎么看事情?如何建构自己的现实?」
  • 要了解人,要将心比心,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一些东西,了解他们为了活下去所做的努力。
  • 他们开始设法进入周遭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将心比心,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一些东西,了解他们为了活下去所做的努力。

6. 掌握对话技巧:

  • 好的对话是双方共同探索,能激发你未曾想过的念头。
  • 做一个好的对话者要诀:
    • 把注意力当成开关,而不是微调器: 全神贯注地听,阻止自己分心。
    • 出声倾听: 积极回应,表达热情,鼓励对方好好表达。
    • 偏好熟悉的事物: 谈论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
    • 让人当主角,而不是见证者: 询问具体事件和感受。
    • 不要害怕停顿: 给彼此思考的空间。
    • 回圈: 转述对方的话,确认自己理解正确。
    • 助产士模式: 帮助对方形成见解,而非提出自己的见解。
    • 异中求同: 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观点。
    • 异中求异: 探索分歧的原因,了解彼此的价值观矛盾。
    • 跟人说话不要只想占上风: 认真倾听,避免将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

7. 提出好问题:

  • 谦虚的问题是开放式的,鼓励对方掌握控制权,把谈话引向他们希望的方向。
  • 好问题:
    • “你在哪里长大的?”
    • “好名字!你父母怎么取的?”
    • “你正走到什么样的十字路口?”
    • “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做什么?”
    • “如果未来五年是你人生的下一章,这个篇章的内容为何?”
    • “你一直拒绝、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 “你一直不肯原谅的事情是什么?”
    • “对你想要解决的问题,你做了哪些努力?”
    • “你可是有未能发挥的才华?”

8. 认识盲目:

  • 人际关系崩坏会扭曲人的心灵,孤独会使人变得卑鄙。
  • 我们需要重新寻找传授道德和社会技能的方法。
  • 基本道德技能的缺乏导致人际关系的崩坏、疏离,也产生默许残忍行为的文化。我们无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互动善待他人,这种无能会扩散、转移,造成可怕的社会崩坏。
  • 信任危机是关键,建立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9. 学会对话的技巧:

  • 艰难对话: 指在存在多种差异及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的对话。
  • 对话技巧:
    • 认识到人们在经历同一件事时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 了解我们常会因为固有的好恶而无法精确感知别人的想法和感觉。
    • 知道倾听比说话更重要。要试着了解别人的想法和目标,也要了解自己有什么偏见。
    • 尝试用新的方法来与人相处,设法走出对峙的局面。
    • 知道如何保持同理心。

10. 帮助绝望的朋友:

  • 敞开心扉,以了解人生百态;认识到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害怕自己的脆弱,以培养同情心。
  • 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与那些身处困境、受苦受难的人分享你的爱和同情。
  • 了解一个对受苦之人最有效的行动也许就是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遭到遗忘,且世人了解他们的苦难。
  • 只要告诉他们,你了解他们正在承受的痛苦,那就够了。你可以营造一种气氛,让他们愿意说出来。只要让他们知道,有人看见他们,知道他们的苦,就能给他们带来安慰。

11. 学会同理心:

  • 学会认识别人的感受,是和人交往的根本,也是创造更美好、更幸福世界的关键。
  •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体验人生。
  • 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痛苦、都会失败,也会经历恐惧,所有的人。每个人都以独一无二、永远不会重复的方式来体验世间的种种。
  • 如果你对其他人有更深的认识和关怀,并设法和他们培养更亲密、更有意义的关系,你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益处,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 最崇高的同理心形式是行动,是向那些受难者伸出援手,或者帮助那些在黑暗中迷惘的人。

12. 认识你的性格:

  •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可以提升自我意识,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的和谐。
  • 五大人格特质:
    • 外向性: 热情、积极、喜欢社交。
    • 责任感: 有纪律、有毅力、做事有条理。
    • 神经质: 容易焦虑、情绪波动大、敏感。
    • 亲和力: 友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 开放性: 富有创造力、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

13. 深刻人生故事

  • 深入了解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对更好地了解别人,而从中也可以让帮助你自己变得更好
  • 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做到感同身受,理解别人内心的伤痛与挣扎。
  • 我们要认真去了解别人,而不是急于去批评,当你要试图评价别人的生活时,请记住他们并没有得到你所拥有的所有优势。

14. 寻根的文化

  •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你必须把人视为文化继承者以及文化的创造者
  • 从那些了解我们之前生活的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这提醒我们,即使有如此多的损失和痛苦,人类经历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韧性。
  • 你不仅必须知道他们是谁,还必须知道他们来自哪里。

15. 探索智慧

  • 智者并非完美,要深刻体会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帮助别人走出困境
  •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探索这些技能和品质,这将鼓励你走向卓越并照亮他人的道路。
  • 智者洞察他人的灵魂深处。

问答

Q: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A: 要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积极回应,放下自我中心,展现好奇心和同理心,并尊重对方的观点。

Q: 如何才能与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有效的对话?

A: 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先建立信任和尊重,找到共同点,避免贴标签,提出开放式问题,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Q: 如何才能帮助一个正在经历痛苦或挣扎的朋友?

A: 要帮助一个正在经历痛苦或挣扎的朋友,需要耐心倾听,表达同情和支持,肯定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交技巧、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人士阅读。特别是对于那些感到孤独、与人沟通困难、希望在职场或生活中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人群,本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对于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本书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作者背景

大卫.布鲁克斯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知名评论家,固定在公共电视网节目「新闻时刻」(PBS NewsHour)、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新闻面面观」(All Things Considered)及NBC「与媒体见面」(Meet the Press)担任来宾。他曾任教于耶鲁大学,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他的作品涵盖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著称。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一个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政治极化等因素,导致人际关系疏离、社会信任下降、孤独感加剧等问题日益严重。作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些现象,并试图通过本书探讨人与人之间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提升社交技能和人文关怀来改善社会关系,重建社会信任。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