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历史大家小书:二千年间(精)
书籍封面

大家小书:二千年间(精)

作者 胡绳
18.0 分钟

摘要

二千年历史鸟瞰:封建专制兴衰与民族融合

  • 总结: 本书纵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剖析权力更迭、阶级矛盾、民族冲突,揭示社会变革规律,启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 你能获得: 宏观历史视野、对专制本质的深刻理解、认识社会变革动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核心内容:

1. 王朝更迭与社会形态演变

*   详细解释:秦汉奠定封建专制基础,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隋唐再统一,宋元明清巩固集权,各阶段既有共性,亦有阶段特征。
*   举例:汉朝地方王国林立,唐朝藩镇割据,明朝皇权空前强化。
*   行动建议:梳理朝代脉络,关注经济、政治、文化变迁。

2. 专制皇权的本质与局限

*   详细解释:皇帝是地主阶级总代表,官僚和军队是统治工具,世袭制易致庸君,皇族内斗削弱统治。
*   举例:文彦博“与士大夫共天下”论,明朝“廷杖”暴政,隋炀帝建“天经宫”。
*   行动建议:思考权力来源,警惕个人崇拜。

3. 官僚制度的形成与腐化

*   详细解释:科举制虽打破贵族垄断,但沦为统治者选拔奴才工具,官僚体系膨胀,贪污盛行,加剧社会矛盾。
*   举例:《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明朝魏忠贤专权。
*   行动建议:监督权力运行,反对腐败。

4. 军队角色的演变与困境

*   详细解释:从贵族军队到职业兵,募兵制难逃流氓化,军权集中与分散矛盾,军费开支庞大,军民关系紧张。
*   举例:唐朝府兵制,宋朝“杯酒释兵权”,清朝八旗兵。
*   行动建议:思考军队性质,关注国防建设。

5. 农民的土地依赖与抗争

*   详细解释:小农经济是专制基础,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分化,农民出谷、出钱、又出力,天灾人祸下铤而走险。
*   举例:李悝为农民算账,明末农民起义。
*   行动建议:关注民生,解决土地问题。

6. 外族入侵与民族融合

*   详细解释:塞外各族兴衰,与中原政权冲突融合,内迁政策失当,民族歧视激化矛盾,英雄与汉奸并存。
*   举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岳飞抗金,清朝文字狱。
*   行动建议: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

7. 变法图强的困境与出路

*   详细解释:王莽、王安石、戊戌变法等自上而下改革,触动利益集团,未能触及根本问题,最终失败。
*   举例:王安石变法,康有为戊戌变法。
*   行动建议:改革需触及根本,依靠人民。

问答:

  • Q: 如何理解封建专制是历史的必然,又为何最终会灭亡?
    • A: 封建专制在特定历史阶段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但其内在矛盾(如土地兼并、阶级对立)不断积累,统治集团的腐化加速灭亡。
  • Q: 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 A: 农民起义虽有局限性,但推动了社会变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弊端,为历史进步创造条件。
  • Q: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A: 尊重历史事实,既要看到民族融合的积极意义,也要认识到外族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 Q: 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A: 深刻反思历史教训,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民主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特别是希望系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脉络、社会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读者。此外,对于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希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读者,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背景

胡绳(1918年-2000年),原名项志逖,江苏常熟人,中国共产党理论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胡绳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对中国近现代史和社会主义理论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的著作严谨细致,文风朴实,对中国学术界影响深远。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身处国难当头的时代背景下,对抗战局势和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因此,本书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对民族前途的关注和期望。作者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为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民族解放提供借鉴和启示。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