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50个字左右总结:本书作者认为,为人父母的本质是爱,而非塑造孩子。好父母应像园丁,提供丰富、稳定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而非像木匠,试图将孩子塑造成特定类型的人。
你能获得:理解为人父母的真正意义,减轻育儿焦虑,掌握更科学的育儿观,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
A: 教养模式是一种“处方式”的养育观念,认为父母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和知识,将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
A: 因为教养模式是对父母和孩子如何真正思考和行动的误读,也是对他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误解。它会使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A: 爱的悖论包括依赖和独立、特殊性和普遍性;学习的悖论包括玩耍和工作、传承和创新。这些悖论是现实生活中压力和困境的根源,也是社会试图照顾孩子时所产生的道德和政治困境的根源。
A: 园丁式父母是指像园丁一样照顾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涵养整个生态系统。
A: 混乱是指可变性、随机性、噪声、熵。一个可以变化和演进的系统,哪怕是随机演变,都可以更加智慧、灵活地适应变化中的世界。
A: 给孩子提供好的解释,揭示因果关系,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
A: 无条件地爱孩子,尽己所能去抚养他们,为多样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探索中犯错,并从中学习,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本书适合所有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儿童发展和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教养”模式感到焦虑和困惑,希望寻找更自然、更符合孩子天性的养育方式的父母。同时,本书也适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20世纪后期,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地域流动性增大、初胎年龄推迟等社会变化,新手父母的学习路径与过去截然不同。传统的育儿经验难以获取,教养模式应运而生,填补了空白。中产阶级父母也开始将工作中的目标导向模式套用到养育孩子上,为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并相信他们可以被教导得越来越好。本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教养”模式提出了反思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