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园丁与木匠
书籍封面

园丁与木匠

作者 (美)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18.0 分钟

摘要

园丁与木匠:为人父母的本质是爱,而非塑造

本书用50个字左右总结:本书作者认为,为人父母的本质是爱,而非塑造孩子。好父母应像园丁,提供丰富、稳定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而非像木匠,试图将孩子塑造成特定类型的人。

你能获得:理解为人父母的真正意义,减轻育儿焦虑,掌握更科学的育儿观,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

核心内容:

1. 教养模式的根本错误

  • 观点:教养模式是一种“处方式”的养育观念,认为父母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和知识,将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
  • 详细解释:这种观念是对父母和孩子如何真正思考和行动的误读,也是对他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误解。它会使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 例子:父母们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够好,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比较,然后又在心里鄙视自己。
  • 行动建议:放弃“教养”的观念,回归育儿的本真,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2. 父母的本质是爱

  • 观点:成为父母,照顾一个孩子,是成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一部分,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当中。
  • 详细解释:这种爱超越了亲生父母,是我们所有人生命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 例子:即使孩子永远无法长大成人,父母对他们的爱依然充满深刻的意义。

3. 养育中的两大悖论

  • 观点:爱的悖论和学习的悖论是建立在儿童本身的进化本质之上的,教养模式无法应对它们。
    • 爱的悖论:
      • 依赖和独立:父母既要对完全依赖他人的婴儿负责,又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 特殊性和普遍性: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负责程度远远超过对其他孩子,但道德和原则理念应该是普世的。
    • 学习的悖论:
      • 玩耍和工作:孩子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但当我们开始规划孩子的生活时,玩耍时间往往被舍弃。
      • 传承和创新: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既要传承传统和历史,又要允许孩子创新和改变。
  • 详细解释:这些悖论是现实生活中压力和困境的根源,也是社会试图照顾孩子时所产生的道德和政治困境的根源。

4. 成为园丁式父母

  • 观点: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 详细解释:园丁为植物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
  • 行动建议:为孩子提供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探索、学习,并允许他们犯错和改变。

5. 混乱是童年的主旋律

  • 观点:混乱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但混乱也有其价值。
  • 详细解释:一个可以变化和演进的系统,哪怕是随机演变,都可以更加智慧、灵活地适应变化中的世界。人类通过生成多种可能性,再保留可行的选项来适应环境。
  • 行动建议:允许孩子在探索中犯错,并从中学习,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6. 童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

  • 观点:漫长的童年为人类提供了探索的良机。
  • 详细解释:人类拥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童年,比其他任何物种都要长得多。如果孩子的天职是探索,那他们自然就会比成年人更加混乱。
  • 行动建议:为孩子提供受保护的童年时期,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

7. 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代代更迭

  • 观点:学习和文化传承也特别重要,因为它们允许,实际上应该是鼓励反馈循环。
  • 详细解释:学习或教学能力上的微小变化会转化为我们言行和思考方式上的巨大变化。要考证,不要假设。
  • 行动建议: 鼓励孩子学习和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8. 多样性是面对未知的利器

  • 观点:应对可变性和变化,应该以可变性来应对可变性。
  • 详细解释:每个孩子产生差异化,无论是他们的思考和发展方式,还是他们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才能让所有这些孩子都有更好的机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生存下来。
  • 行动建议:无条件地爱孩子,尽己所能去抚养他们,为多样性创造条件。

9.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 观点: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 详细解释:即使人类能够精确地塑造孩子的行为以适应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做也会产生反作用。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未来的孩子将面临怎样前所未有的挑战。
  • 行动建议:放弃对孩子进行精雕细刻的想法,让他们自由发展。

10. 好父母会为孩子提供长期可靠的学习资源

  • 观点: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 详细解释: 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养方法更重要。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s of trust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eaching strategies.
  • 行动建议: 为孩子提供长期可靠的学习资源。

11. 好父母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

  • 观点:了解孩子的内心有助于更好的亲子沟通和交流
  • 详细解释:要考证,不要假设
  • 行动建议: 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

12. 父母要认识到工作与爱之间的平衡

  • 观点: 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养方法更重要。
  • 详细解释:Fundamental relationships of trust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eaching strategies.
  • 行动建议: 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多陪陪孩子。

问答

Q: 什么是教养模式?

A: 教养模式是一种“处方式”的养育观念,认为父母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和知识,将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

Q: 为什么说教养模式是错误的?

A: 因为教养模式是对父母和孩子如何真正思考和行动的误读,也是对他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误解。它会使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Q: 什么是爱的悖论和学习的悖论?

A: 爱的悖论包括依赖和独立、特殊性和普遍性;学习的悖论包括玩耍和工作、传承和创新。这些悖论是现实生活中压力和困境的根源,也是社会试图照顾孩子时所产生的道德和政治困境的根源。

Q: 什么是园丁式父母?

A: 园丁式父母是指像园丁一样照顾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涵养整个生态系统。

Q: 什么是混乱?它有什么价值?

A: 混乱是指可变性、随机性、噪声、熵。一个可以变化和演进的系统,哪怕是随机演变,都可以更加智慧、灵活地适应变化中的世界。

Q: 如何应对孩子对“为什么”的提问?

A: 给孩子提供好的解释,揭示因果关系,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

Q: 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可变性和差异性?

A: 无条件地爱孩子,尽己所能去抚养他们,为多样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探索中犯错,并从中学习,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儿童发展和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教养”模式感到焦虑和困惑,希望寻找更自然、更符合孩子天性的养育方式的父母。同时,本书也适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作者背景

艾莉森·高普尼克早年学习哲学,后进入牛津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她结合神经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知识,系统研究了婴幼儿的认知过程。她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也是第一个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她曾获图灵奖的人工智能专家朱迪亚·珀尔评价为第一批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儿童如何学习的心理学家之一。

历史背景

20世纪后期,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地域流动性增大、初胎年龄推迟等社会变化,新手父母的学习路径与过去截然不同。传统的育儿经验难以获取,教养模式应运而生,填补了空白。中产阶级父母也开始将工作中的目标导向模式套用到养育孩子上,为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并相信他们可以被教导得越来越好。本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教养”模式提出了反思和挑战。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