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职业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书籍封面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作者 [日]八木仁平
18.0 分钟

经常会有迷茫的年轻人和发展陷入瓶颈的中年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们听说过很多关于“如何确定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的理论,比如:想做的事就是能够一直对之保持激情的事。但在作者八木仁平看来,并非如此。 本书是一本“超简单、超有效的自我认知指南”,帮助你拨云驱雾,用自我认知三大法则、五个步骤,快速找到自己,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社会更加复杂多元化的当下,本书适用性甚广,不仅有助于帮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方向,还有助于工作几年想要转行、人到中年遭遇发展瓶颈的成熟职场人找准自身定位,以及那些准备重新踏入职场的全职妈妈等非工作、半工作状态的人找到全职工作的热情所在。

摘要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通过“自我认知法”发掘内心深处的渴望,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 你能获得: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你清晰认知自我,找到人生目标,不再迷茫,活出真实的自己。

核心内容:

1. 破除误区,明确方向:

  • 常见的误区包括:必须是能坚持一生的事、找到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必须是对别人有益的事、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想做的事不能成为工作。
  • 详细解释:
    • 找到“想做的事”并不意味着要把它做成“一生的事业”,而是“现在最想做的事”。
    • 找到“想做的事”时,一开始可能只是感兴趣,而不是“命中注定”的感觉。
    • “想做的事”不一定非要对别人有益,重要的是自己感兴趣。
    • 找到“想做的事”需要先了解自己,而不是盲目行动。
    • “想做的事”是可以成为工作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实现手段。

2. 自我认知法:三大支柱

  • 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
  • 详细解释:
    • 喜欢的事:自己有热情的领域,会感到有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
    • 擅长的事:自然而然就比别人做得好,做起来不觉得痛苦,令人心情舒畅的事。是天生的才能,而不是后天学习的技能。
    • 重要的事: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方向和工作的目的。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状态,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期望。
  • 公式:
    • 公式1: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想做的事。
    • 公式2: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真正想做的事。

3. 寻找“重要的事”(价值观):

  • 通过五个步骤:回答问题、形成思维导图、转变思维模式(从“以他人为中心”到“以自我为中心”)、列出优先级、确定工作目的。
  • 详细解释:
    • 价值观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而不是别人期望的。
    • 价值观是人生的方向,目标是路途中的检查站。
    • 区分“真正的价值观”和“虚假的价值观”,要问自己“我想做”还是“我应该做”。
    • 工作目的是将自己重视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人。
  • 行动建议:
    • 尝试“书写冥想”或“提问对话”来帮助思考。
    • 询问身边的人,他们认为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4. 发掘“擅长的事”:

  • “擅长的事”是通过无意识的思考、感情和行动模式取得成果。
  • 详细解释:
    • 不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而要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 “自我提升类图书”读得越多,人越易失去自信,因为那些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 要打磨自己的“长处”,将其变成不可替代的存在。
  • 行动建议:
    • 回答五个问题:
      • 你觉得充实的体验是什么?
      • 最近让你感到烦躁或是心慌的是什么事?
      • 问身边亲近的人:“你认为我的长处是什么?”
      • 如果明天辞职了,之前的工作中有没有你留恋的部分呢?
      • 你至今为止取得过什么样的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 归纳自己的长处,写一份《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5. 探索“喜欢的事”:

  • “喜欢的事”是感兴趣、有好奇心的领域。
  • 详细解释:
    • “为钱工作的人”比不过“为爱好工作的人”。
    • “因为喜欢棒球,所以选择从事与棒球相关的工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结合自己擅长的事。
    • 区分“可以作为工作的爱好”和“不能作为工作的爱好”,前者是因为兴趣所以喜欢,后者是因为有用所以喜欢。
  • 行动建议:
    • 回答五个问题:
      • 你现在有即使花钱也想学习的事情吗?
      • 在你的书架上摆放着什么类型的书?
      • 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产生“真是太好了!”“它拯救了我!”这种感觉的领域或者事物?
      • 在迄今为止的生活中,你“想道谢的工作”是什么?
      • 迄今为止你会对社会中的什么事情感到愤怒?

6.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 用“喜欢的事×擅长的事”的方法,先假设一个自己想做的事,再通过“工作目的”筛选。
  • 详细解释:
    • 找到“想做的事”后,要不断实践和修正,才能接近“真正想做的事”。
    • 找到实现“想做的事”的手段,并将其变成工作。
    • 掌握自我认知法,今后再也不会失败,因为失败和后悔都会变成经验。
    • 成功并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活出自我的这个瞬间”。

问答:

Q: 什么是“自我认知法”?

A: “自我认知法”是一种通过了解自己的喜欢的事、擅长的事和重要的事,从而找到真正想做的事的方法。

Q: 为什么说“不能把‘喜欢的事’作为工作”?

A: 并不是说不能把“喜欢的事”作为工作,而是说不能只关注“喜欢的事”所在的领域,而不考虑这项工作具体需要做什么,以及自己是否擅长。

Q: 价值观重要吗?

A: 价值观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人生的方向和工作的目的。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并保持工作的动力。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

  1. 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2. 工作几年想要转行,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3. 人到中年遭遇发展瓶颈,想要重新找准自身定位的职场人。
  4. 准备重新踏入职场的全职妈妈等非工作、半工作状态的人,想要找到全职工作的热情所在。
  5. 对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感兴趣的人。

作者背景

八木仁平是一位日本作家和自我认知领域的专家。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开发出了一套“自我认知法”,旨在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并将其转化为事业。他同时也是一位博客作者,通过网络分享他的理念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社会更加复杂多元化的当下,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面临着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的困惑。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本书应运而生,旨在提供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自我认知方法,帮助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