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社会、艺术与文化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上海译文出品!妙趣横生的非典型现代生活指南!《玫瑰的名字》作者埃科最受欢迎的文学小品!】 (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书籍封面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上海译文出品!妙趣横生的非典型现代生活指南!《玫瑰的名字》作者埃科最受欢迎的文学小品!】 (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作者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
15.0 分钟

摘要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 本书是一本幽默诙谐的生活指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日常琐事进行了一番妙趣横生的解读,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也能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 你能获得: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在平凡中发现乐趣,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并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有趣的人。

核心内容:

1. 如何演好印第安人:

  • 给有志于在美国西部片中扮演印第安人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份幽默的指南,讽刺了西部片中对印第安人形象的刻板描写。
  • 需要提前几天点燃烽火,袭击马车时要从侧面靠近,让对手能打到你等等不合常理的操作。

2. 如何做艺术品目录:

  • 探讨了艺术评论的特殊处境,揭示了评论家在保持尊严和维护与艺术家友谊之间的微妙平衡。
  • PDC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同时还要维护和艺术家的友谊,含糊其辞是写展品目录的核心。

3. 如何管理公共图书馆:

  • 以讽刺的口吻提出了管理公共图书馆的各种“反常”建议,实际上是对当时图书馆低效、不便民现象的批判。用有序列表的形式,列举了尽可能让读者借书困难的各种方法。

4. 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假期:

  • 反对文化周刊推荐的流于平庸的书单,建议读者选择一些冷门、晦涩但充满智慧的书籍,以获得真正有意义的假期体验。
  • 推荐书籍包括《光影魔术》《赖麦锡(3)游记》《劝诫书》等等。

5. 如何补办失窃的驾照:

  • 讲述了作者在丢失驾照后,为了补办驾照所经历的一系列荒诞、低效的官僚程序,揭示了意大利官僚机构的繁琐与低效。
  • 找了各种关系,跑了各个部门,最终拿到临时驾照。

6. 如何阅读产品说明书:

  • 讽刺了产品说明书的晦涩难懂,以及某些产品设计的不合理性,表达了对“反人类”设计的无奈与嘲讽。
  • 电脑使用手册通常都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边缘非常锋利,一定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7. 如何避免传染病:

  • 通过一本正经地列举各种看似荒谬的“高危行为”,讽刺了社会对艾滋病的过度恐慌,以及对“瘟疫传播者”的妖魔化。
  • 自由职业者尽量不要经常出入纽约的先锋剧场,普通市民和工人要避免失业,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可能会让你养成啃指甲的习惯等等。

8.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 讲述了作者在旅行中携带熏三文鱼的种种遭遇,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系统故障、服务人员沟通障碍等问题。
  • 讽刺了高级宾馆提供的过度服务,以及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

9. 如何做财产清单:

  • 讽刺了意大利大学行政管理中的官僚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 为了解决卫生纸是否属于可列入清单的物资的问题,召集了几个生物学专家和法律专家开会讨论。

10. 如何购买飞机上的小玩意儿:

  • 介绍了一系列飞机购物指南上的奇特商品,讽刺了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以及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盲目追求。
  • “全知觉毯”、“呼噜停止器”、“浴室宝”等等。

11. 如何成为马耳他骑士:

  • 讲述了作者收到伪马耳他骑士团邀请的经历,揭示了各种骑士团名号的混乱与虚假,表达了对社会身份认同缺失的思考。
  • 我选择了意大利竖笛协会。这个协会独一无二,真实存在,源远流长,为大众所认可。

12. 如何在飞机上吃东西:

  • 吐槽了飞机餐的种种“缺陷”,如餐具简陋、食物易洒等,讽刺了航空公司对乘客需求的漠视。
  • 滚烫的咖啡端上来时,通常放在超强导热的杯子里,而且马上就要溢出来,很容易让你在被烫到之后失手打翻,和刚才黏在腰带上的番茄酱会合。

13. 如何谈论动物:

  • 讲述了纽约动物园北极熊吃人事件,反思了现代社会对动物的过度美化,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误导。
  • 为了让孩子忘记人类有多邪恶,他们总是强调熊很善良。其实,我们真应该跟孩子们说清楚: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而熊又是什么样的。

14. 如何撰写前言:

  • 以诙谐的口吻,列举了撰写学术著作前言时需要感谢的各种“对象”,暗示了学术圈的种种人情世故。
  • 虚构一些致谢,没有致谢部分的研究成果让人怀疑,总是能找到可以感谢的人。

15. 如何主持电视节目:

  • 讲述了作者对邦加人生活习俗的考察,讽刺了电视节目的过度形式化,以及观众对掌声的盲目追求。
  • 为了感觉自己还紧紧拥抱生活,邦加人总在鼓掌,不参加电视节目时也会大肆鼓掌。

16. 如何使用地狱摩卡壶:

  • 吐槽了豪华酒店和火车卧铺上提供的“地狱摩卡壶”,讽刺了某些酒店用品设计的不合理性,以及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的“异化”。
  • 布拉迪斯拉发学派则认为:生产这种咖啡壶是出于道德方面的考量,地狱摩卡壶让你不能赖在床上,因为裹着湿漉漉的床单吃泡了咖啡的牛角面包很不舒服。

17. 如何使用时间:

  • 通过详细计算各项事务所需的时间,揭示了知识分子工作繁忙的真相,反驳了人们对人文学者“游手好闲”的刻板印象。
  • 每天只有一小时四十九分钟用于做爱,和亲戚朋友聊天,参加葬礼,看病,买东西和看戏。

18. 如何坐出租车:

  • 描绘了世界各地出租车司机的“众生相”,揭示了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 德国的出租车司机很客气,也很守规矩,他们不说话,只会一个劲儿踩油门。

19. 如何驳斥辟谣声明:

  • 通过对辟谣声明的“再辟谣”,讽刺了某些人试图掩盖真相、逃避责任的行为,维护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 不讳先生一直在给自己找借口,搞文字游戏,就是为了逃避责任,或者诋毁传媒。

20. 如何把电报扔到垃圾箱:

  • 讲述了现代社会中电报的“没落”,以及各种“无意义”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干扰,表达了对过度信息化的无奈。
  • 以前,早上收到信件,人们会把封着口的拆开,把那些没封口的丢掉。现在,之前发不封口信件的机构开始把信封得死死的,甚至可能会寄快件。

21. 如何开始,如何收尾:

  • 讲述了作者和朋友在剧院看戏时总是错过开头或结尾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遗憾”,反思了人生的不完整性。
  • “可怜的孩子!他也真是的。人们用尽一切办法,想告诉他真相,可他就是不明白。”

22. 如何无视时间:

  • 讲述了作者对一块拥有多种复杂功能的怀表的“沉迷”,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摆脱时间束缚的渴望。
  • 我不用再理会外面流动的时间,我可以一辈子都研究它,按照我对永恒的想象,这块表所指示的时间会变成永恒的时间,或者时间只是这个法器制造的幻象。

23. 如何过海关:

  • 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犯罪故事,以及罪犯在过海关时遇到的种种状况,讽刺了海关检查的随意性,以及社会对“身份”的刻板印象。
  • 我心生一计,声称自己是创建P2共济会的元老,出于意识形态的追求,我在高速列车上装了几枚炸弹,因而我应该是政治犯。

24. 如何摆脱传真机:

  • 阐述了传真机从革命性发明到“过时”工具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科技普及后可能面临的“拥堵”问题。
  • 建议把电源拔掉。假如有人要给你发传真,可以先打电话,让你把传真机接上,但这可能会导致电话占线。

25. 如何面对一张熟悉的面孔:

  • 讲述了作者在街头偶遇演员安东尼·奎恩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大众传媒塑造形象的思考,揭示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 大众媒体先是让我们觉得想象的东西是真实的,现在又让我们认为真实的东西是想象的。

26. 如何辨别色情电影:

  • 阐述了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属于色情片的“标准”,即“无效时间”的长度,揭示了色情电影的本质。
  • 在色情片中,在看到痛痛快快的性爱场面之前,必须忍受一部交通部赞助的宣传片。

27. 如何吃冰激凌:

  • 回忆了童年时期对冰激凌的渴望,以及父母对购买两个甜筒的拒绝,反思了消费主义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 现在的道德标准要求我们成为艰苦奋斗的斯巴达人,如今的社会风气却让我们变成骄奢淫逸的锡巴里斯(1)人。

28. 如何摆脱“千真万确”:

  • 列举了一系列可以用“千真万确”回答的问题,并给出了更简洁、生动的回答方式,呼吁人们摆脱刻板表达。
  • 总之,您是在建议我们永远都不要说“千真万确”?千真万确。

29. 如何提防遗孀:

  • 以诙谐的口吻,就如何保护自己的作品免受后人“糟蹋”提出了建议,暗示了作家身后的种种风险。
  • 在遗嘱中写清楚,为了全人类的福祉,在你死后十年内举办的研讨会必须捐赠两百亿里拉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30. 如何避免谈论足球:

  • 表达了作者对球迷的“厌恶”,以及对足球文化的反感,揭示了“集体狂热”背后的偏执与盲目。
  • 对球迷的感情和伦巴第联盟对第三世界移民的情感一样:“要是他们都待在自己家里,我也不是种族主义者。”

31. 如何解释私人藏书:

  • 以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人们对私人藏书的常见疑问,以及作者的应对方式,反映了社会对知识、阅读的不同态度。
  • 一眼就能看到书架,因为家里除了书也没有别的了。于是客人一进门就会说:“好多书啊!您都读过吗?”

32. 如何避免使用手机:

  • 将手机用户分为五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了“分析”,讽刺了现代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 把手机当成权力的象征拿出来炫耀会适得其反,这简直是在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是个没指望的打杂的。

33. 如何在美国坐火车:

  • 讲述了作者在美国坐火车的糟糕体验,吐槽了美国铁路的脏乱差,以及服务水平的低下。
  • 在美国,火车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对无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学说,犯下保持贫穷错误的惩罚。

34. 如何选择高收入的工作:

  • 列举了一些“高收入”的工作,如安装高速公路指示牌、撰写家用电器说明书等,讽刺了某些职业的“反常”之处。
  • 将指示牌引入歧途,撰写调查问卷,每题都回答“是”,要么您是个蠢货,要么就是您耳内的“迷路”出了问题。

35. 如何使用省略号:

  • 阐述了作家和业余作者使用省略号的不同方式,揭示了省略号在文字表达中的作用。
  • 意大利是一个建立在省略号基础上的民主共和国。

36. 如何变得受人欢迎:

  • 阐述了卡耐基“成功学”的本质,揭示了“友谊”背后的功利性,并对当代社会“追求曝光”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 人们更热衷的是知名度,希望别人认识自己,承认自己。

37. 如何从路人甲变成名人:

  • 分析了“名人”概念的演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曝光率的狂热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要脸”现象。
  • 那个跑到被采访者身后、摇晃小手的白痴。这让他在第二天晚上去酒吧时被人认出来。

38. 如何惩罚散布垃圾邮件的人:

  • 提出了回复垃圾邮件的“报复”方法,讽刺了垃圾邮件的泛滥,以及由此造成的能源浪费。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适合对文化评论、社会观察和幽默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喜欢翁贝托·埃科作品的读者,以及那些寻求轻松、有趣阅读体验的人群。本书内容轻松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但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符号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作者背景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2016),意大利著名作家、哲学家、符号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评论家。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等多部畅销小说和大量学术著作。埃科以其渊博的学识、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文化现象的深刻剖析而闻名于世。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正值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众传媒日益普及,消费主义盛行,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埃科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些时代特征,并以幽默的笔触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本书的创作也与埃科对符号学和文化研究的长期关注密切相关。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