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领导与管理华为访谈录
书籍封面

华为访谈录

作者 田涛
18.0 分钟

摘要

华为访谈录:揭秘华为成功背后的故事与管理智慧

总结: 本书是华为员工访谈实录,涵盖各业务体系与后勤支撑体系,旨在呈现一个真实的华为。书中探讨了华为的起家、文化、变革、研发战略、市场开拓及人才发展等关键议题,为读者提供理解华为的独特视角。

你能获得:

  • 深入了解华为从一无所有到全球领先的历程。
  • 洞察华为独特组织文化和永续变革精神。
  • 学习华为高级干部在成长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

核心内容:

1. 技术通道建设的重要性:

  • 华为技术通道尚未真正建立,晋升和待遇与管理通道差距大。

  • 工程师技术生命周期短,缺乏持续学习平台。

  • 建议:完善管理机制,培养技术人员沉淀心态,打通技术通道。

  • 详细解释:

    • 华为技术通道的建设相对滞后,管理通道更受重视,导致技术人员晋升空间受限,待遇也难以与管理岗位相提并论。
    • 技术人员缺乏持续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导致技术老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 必须完善管理机制,鼓励技术人员沉淀心态,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机会,真正打通技术通道,才能留住并激励技术人才。
  • 行动建议:

    • 建立技术专家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与管理岗位相当的晋升机会和待遇。
    • 鼓励技术人员参加行业论坛和技术交流活动,拓展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2. 人海战术与精兵战略的抉择:

  • 过去华为靠人海战术快速成长,但现在面临人员成本上升和增长放缓的挑战。

  • 薪酬竞争力下降,需要思考未来的竞争优势。

  • 建议:探讨未来是坚持人海战术还是转向精兵战略。

  • 详细解释:

    • 过去华为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快速抢占市场,但随着人员成本的上升和市场增长的放缓,这种模式面临挑战。
    • 华为的薪酬竞争力下降,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竞争优势,是在成本优势上继续发力,还是通过创新和管理服务寻求差异化竞争。
  • 行动建议:

    • 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均效益,减少冗余人员。
    • 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
    • 探索新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

3. 权力下放与有效监督:

  • 机关权力过大,一线响应慢,影响客户服务。

  • 授权是“革自己的命”,需要“督战队”推动。

  • 建议:梳理权力,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责权对等。

  • 详细解释:

    • 机关权力过大,导致一线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 权力下放触及部门利益,阻力重重,需要高层推动和监督。
    • 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下放后能够得到有效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 行动建议:

    • 成立公司级领导组,负责权力的梳理和下放工作。
    •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权力运行进行监控和评估。
    • 明确责任,确保责权对等,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

4. 多元化业务模式下的文化管理:

  • 业务多元化带来文化冲突,传统奋斗者文化面临挑战。

  • 创新需要更宽松的体制和土壤。

  • 建议: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手段,适应多元化业务模式。

  • 详细解释:

    • 华为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奋斗者文化难以适应所有业务。
    • 创新需要更宽松的体制和土壤,鼓励员工发挥想象力,并为自己的想象负责。
    • 现有激励手段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
  • 行动建议:

    • 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如股权激励、TUP等。
    • 营造更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容错纠错。
    •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管理体系,适应不同业务模式的需求。

5. 本地化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 本地化管理是伪命题,关键在于主管的意识和投入。

  • 全球化需要理解别人,给予机会。

  • 建议:主管应主动花时间与外籍员工沟通,帮助他们融入团队。

  • 详细解释:

    • 全球化或本地化管理是一个主管意识的问题,愿不愿意花时间的问题。
    • 主管要主动花时间与外籍员工沟通,帮助他们融入团队,了解企业文化。
    • 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可,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
  • 行动建议:

    • 主管应主动花时间与外籍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 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重要项目和决策,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 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营造包容和谐的工作氛围。

问答:

Q: 如何理解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

A: “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公司将劳动(人才)发挥到了极致,通过管理让劳动不断产生剩余价值,并且让劳动者自愿去持续创造,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Q: 华为如何解决机关越来越大,一线响应越来越慢的问题?

A: 要真正做到权力下放,不是压缩机关,而是要拿走机关的权力,让机关失去存在的理由。要有一个公司级的重量级干部带着做授权,并且有一个“督战队”在旁边监督。

Q: 华为如何解决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问题?

A: 要认识到员工除了对钱有一定需求,对被承认更有需求。若公司还是只用钱来激励,激励效果会差一些。应要关注这个方面,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

Q: 华为的股权激励还有效吗?

A: 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人员管理动作的一个基点,是一个压舱石。它既是华为成功的驱动力,是华为很多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的基础,反过来它也是一个威胁。

Q: 华为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A:

  • 如何保持与时俱进的问题(成长机会、金钱财务的次序问题)
  • 人员群体多元化。海外本地员工是奋斗者,还是本地员工是契约者?
  • 业务多元化的问题, 业务模式不一样,文化管理难。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华为公司感兴趣的企业管理者、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企业发展有兴趣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希望了解华为如何从一家小型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以及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读者。

作者背景

田涛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管理学者和商业评论员,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尤其对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管理模式有深入的了解。他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实地调研,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华为。

历史背景

本书的访谈时间跨越2013年至2019年,正值华为在全球市场快速扩张和面临外部挑战的关键时期。通过访谈,读者可以了解到华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战略选择、组织变革和文化建设。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