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
书籍封面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

作者 周黎安
18.0 分钟

摘要

中国地方官员激励与治理

  • 本书总结:
    • 本书深入剖析中国地方官员激励与治理模式,揭示其与经济增长、转型问题的关联,探讨如何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有效政府治理体系。
  • 你能获得:
    •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政经逻辑,洞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内在机制,把握中国未来政府治理的转型方向。

核心内容:

1. 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独特而关键的角色。

  • 解释:
    •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它们在打破集权体制弊端、引领制度创新方面也具有关键力量。
  • 行动建议:
    • 认识到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并理解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的独特制度密切相关。

  • 解释:
    • 中国提供激励的制度安排具有“本土”特色,与西方世界的标准范式大相径庭。
    • 要理解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持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

3. 中国存在“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的双重机制。

  • 解释:
    • “行政发包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将行政职能层层下放给地方政府,而“政治锦标赛”指的是地方官员为了晋升而展开的竞争。
    • 这两种机制共同塑造了中国政府治理的独特性。
  • 举例:
    • 类似于企业 + 市场模式。

4. 高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与地方官员的激励和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解释:
    • 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问题,都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和缺位有关,本质是“政府失效”的产物。
    • 地方官员的激励和治理模式与这些经济社会问题有着内在联系。

5. 中国需要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下去理解中国政府治理的过去和正在发生的变化。

  • 解释:
    • 需要一种相对简洁、统一的理论,组织、梳理各式各样的观察现象,并揭示其背后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本书就是对这个探索历程的忠实记录,希望可以为学术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 中国正处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期。

  • 解释:
    • 中国正在从传统的行政发包制向韦伯式官僚制过渡,强调问责、程序正义和集权。
    • 如何平衡问责与地方官员激励将是未来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重要课题。

7. 制度安排(如产权保护、司法)的重要性。

  • 解释:
    • 任何投资,特别是私人投资,都需要在一定的激励下发生。
    • 如果投资人感觉到资产安全性无法保证,投资收益随时可能被剥夺,投资的热情就一定会下降,甚至消失。

问答

Q: 什么是行政发包制?

A: 行政发包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将行政职能层层下放给地方政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Q: 什么是政治锦标赛?

A: 政治锦标赛指的是地方官员为了晋升而展开的竞争,通过提高经济绩效、完成特定目标等方式获取上级认可。

Q: 为什么地方政府的人员和财政支出占比都很高?

A: 这是因为在中国,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行政事务,中央财政将更多的财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需要为这些庞大的支出负担一部分责任。

Q: 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长期存在?

A: 这是因为地方官员受到晋升激励,为了地区经济增长,他们会采取保护本地企业和市场的措施,即使这些措施可能损害全局利益。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中国经济、政治经济学、政府治理、官员激励等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政策研究者、政府官员以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深入思考的读者。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实际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制度特点。

作者背景

周黎安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和中国经济。他在研究中国地方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理论方面。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之际,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书中反思了过去增长模式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基础,探讨了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时期官员激励机制的设计。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