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鲁迅杂文集

作者 鲁迅
18.0 分钟

摘要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本章用约鲁迅先生呼吁解放子女,提倡父母应尽义务、予子女充分自由,培养其健全人格与独立精神,并改造社会以适应合理生活。
  • 你能获得:启发你如何以更开明的姿态面对亲子关系,破除旧观念束缚,为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核心内容:

1. 革新应从父辈开始,解放后代

  • 中国传统观念中,父权至上,但父辈只是生命传递的桥梁,而非固定权威。
  • 从觉醒的父母做起,解除子女的精神枷锁,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自由发展。

2. 生命延续旨在发展与进化

  • 生物的本能是保存、延续和发展生命,父母应顺应自然规律。
  • 后代应比前代更优秀,因此应重视幼者,将资源投入未来。
  • 行动建议:父母应洗净东方旧思想,增加对子女的义务,减少权力,准备幼者本位的道德。

3. 父子间应以爱维系,而非恩

  • 自然的结合长幼的方式是“爱”,而非以“恩”要求回报。
  • 父母对子女的爱应无私,不求回报,旨在子女的生存与进化。
    • 举例:村妇哺乳、农夫娶妻,皆出于天然之爱,而非施恩心态。
  • 行动建议:摒弃“以恩求报”的观念,真心爱护子女,促进其发展。

4. 父母应重视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 父母的缺点可能遗传给子女,影响其一生。
  • 不爱惜自己的人,不具备做父亲的资格。
    • 举例:《群鬼》中欧士华因父亲不检点而身患疾病,生活痛苦。
  • 行动建议:父母应注重自身修养,避免将缺点传给子女。

5. 教育旨在指导与解放

  • 父母应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以孩子为本位进行教育。
  • 长者应是指导者、协商者,而非命令者。
  • 培养子女耐劳的体力、纯洁的道德、广博的精神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 行动建议:教育后,父母应给孩子完全的自由,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

6. 预见解放子女后的生活

  • 解放子女的父母应保持独立自主,拥有广泛的兴趣和高尚的娱乐。
  • 子女独立后,父母应感到欣慰,而非空虚和无聊。
  • 专制家庭难以长久,解放才能带来真正的亲情。

问答

Q: 为什么鲁迅先生强调“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

A: 鲁迅先生希望通过父辈的思想解放,打破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权至上的观念,为子女创造更自由、平等的成长环境。

Q: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爱”子女?

A: 父母应以生物学真理为基础,视子女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的发展,而非将子女视为自己的附属品,以“恩”的名义进行控制。

Q: 父母解放子女后,自身应该如何生活?

A: 父母应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精神,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面对生活,从子女的独立和幸福中获得慰藉,而非将子女视为养老的工具。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对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作者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后弃医从文,致力于通过文学改造国民精神。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历史背景

《鲁迅杂文集》创作于中国社会动荡、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阵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