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应尽义务而非施恩,要洗净旧思想,明白夫妇是伴侣,共同劳动者和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
生命在于发展和进化,后起的生命应更有意义,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后者。
详细解释:
行动建议:
“国粹”需能保存我们,否则无意义,特别的东西不一定好。
不能革新的人种无法保古,固守传统导致衰朽,应以生存、温饱、发展为先。
详细解释:
举例:
青年应联合起来,同向着可以生存的方向走,而非寻求导师。
自知之不甚可靠者,倒较为可靠。
详细解释:
中国人的脸上缺少兽性,是人;人加兽性=西洋人,人+家畜性=某一种人。
古装人物的脸死,时装人物的脸狡猾。
详细解释:
侠-强盗-钦差大臣的保镖-流氓。
详细解释:
言论自由以能够表示主人的宽宏大度地说些“老爷,你的衣服……”为限。
详细解释:
中国人的像沙,是被统治者“治”成功的, 中国的沙是大小统治者。
沙皇治绩的后盾,是猿鸣鹤唳的尾声,称尊肥己之余,必然到来的末一着。
详细解释:
二丑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
详细解释:
到了“求仕不获无足悲,求隐而不得其地以窜者,毋亦天下之至哀欤”的时代,却实在求糊涂而不可得了。
详细解释:
“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
详细解释:
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
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
详细解释:
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
详细解释: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详细解释: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中国人的耐劳,中国人的多子,都是办酒的材料,到现在还为我们的爱国者所自诩。
详细解释:
这“他妈的”的由来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
同一的意思,但没有邢子才的文才,而直出于“下等人”之口的,就是:“他妈的!”
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
详细解释:
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主义在内。这整数只是两种物质,——是刀与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
详细解释: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吗?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勿用惊叹符号,这是足以亡国的。但我所用的几个在例外。
详细解释: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详细解释: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
详细解释:
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详细解释:
大家都说要打俄国,或者“愿为前驱”,或者“愿作后盾”,连中国文学所赖以不坠的新月书店,也登广告出卖关于俄国的书籍两种。
详细解释: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详细解释:
现在有什么可听的。因为,单是新闻记事,就已经靠不住了!——连报纸上的雨水点数,也不能信!
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
详细解释: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但可惜他们都忘记了,或者没有知道:中国是历来不重生的。
详细解释:
中国百姓一向自称“蚁民”,现在为便于譬喻起见,姑升为牛罢,铁骑一过,茹毛饮血,蹄骨狼藉,倘可避免,他们自然是总想避免的,但如果肯放任他们自啮野草,苟延残喘,挤出乳来将这些“坐寇”喂得饱饱的,后来能够比较的不复狼吞虎咽,则他们就以为如天之福。
详细解释: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详细解释: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爱看古树发光比大麦开花的多,其实大麦开花他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详细解释:
撞得好就是五十万元大洋,妻、财、子、禄都有了。撞不好,至多不过跌一跤,倒在地下。那又算得什么呢,——他原本是伏在地上的,他仍旧可以爬。何况有些人不过撞着玩罢了,根本就不怕跌跤的。
详细解释:
天下的一切都可以买卖,性欲自然并非例外。男人花几个臭钱,就可以得到他在女人身上所要得到的东西。
详细解释:
我每遇到学者谈起清代的学术时,总不免同时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小事情,不提也好罢,但失去全国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隶,却换得这几页光荣的学术史,这买卖,究竟是赚了利,还是折了本呢?
详细解释:
中国人是尊家族,尚血统的,但一面又喜欢和不相干的人们去攀亲,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详细解释:
半农的忠厚,还是使我感动的。
详细解释:
有一种无聊小报,以登载诬蔑一部分人的小说自鸣得意,连姓名也都给以影射的,忽然对于投稿,说是“如含攻讦个人或团体性质者恕不揭载”了。
详细解释:
登仕,是噉饭之道,归隐,也是噉饭之道。假使无法噉饭,那就连“隐”也隐不成了。“飞去飞来”,正是因为要“隐”,也就是因为要噉饭;肩出“隐士”的招牌来,挂在“城市山林”里,这就正是所谓“隐”,也就是噉饭之道。帮闲们或开锣,或喝道,那是因为自己还不配“隐”,所以只好揩一点“隐”油,其实也还不外乎噉饭之道。
详细解释:
要讲得堂皇点,则譬如种柳树,待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详细解释: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读书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样的询问。
详细解释:
吃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与晏同为服药的祖师。
详细解释:
我们活过来,首先就须由青年们不再说孔子孟子和韩愈柳宗元们的话。
详细解释:
鲁迅对新文学的概观——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讲
详细解释: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详细解释:
一要朦胧,二要难懂。
详细解释:
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永久的,但因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他们大约要比我们的听讲始皇焚书,黄巢杀人更其隔膜。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的人们的梦话。
详细解释:
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坛已经干净,那所得的结果倒是要相反的。
详细解释:
还是只好请汉字来做我们的牺牲了。
和大众语文是分不开的。也还是从读书人首先试验起,先绍介过字母,拼法,然后写文章。
详细解释:
劳乃宣和王照他两位都有简字,进步得很,可以照音写字了。民国初年,教育部要制字母,他们俩都是会员,劳先生派了一位代表,王先生是亲到的,为了入声存废问题,曾和吴稚晖先生大战,战得吴先生肚子一凹,棉裤也落了下来。
详细解释:
不过在实际上,这有所为的范围却缩小了。晋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详细解释:
A: 鲁迅认为,自然界的安排是结合长幼的方法,给予生物一种天性,我们称它为“爱”。欧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便是最合于这生物学的真理的办法。
A: 鲁迅认为,这种普遍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真的做戏,是只有一时;戏子做完戏,也就恢复为平常状态的。而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有下台的时候
A: 鲁迅认为,人类因为无后,绝了将来的生命,虽然不幸,但若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苟延生命而害及人群,便该比一人无后,尤其“不孝”。因为现在的社会,一夫一妻制最为合理,而多妻主义,实能使人群堕落。
A: 鲁迅先生以楼上、楼下、河中等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对死亡的不同反应为例,说明了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们对同一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难以互相理解,从而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隔阂与人性的孤独。
《鲁迅杂文集》适合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社会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阅读鲁迅作品来了解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读者。对于文学研究者、历史学者和社会学研究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鲁迅的杂文创作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变革之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文化保守主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批判旧思想、旧文化,呼唤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他的杂文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