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无痛自律:八种拖延类型,对症下药变高效
书籍封面

无痛自律:八种拖延类型,对症下药变高效

作者 (日)菅原洋平,靳园元
15.0 分钟

摘要

摆脱拖延症,拥抱高效人生

  • 本书分析了八种拖延类型,提供了针对性的小实验,帮助读者了解自身问题,改变大脑指令路径,最终战胜拖延。

  • 你能获得:告别拖延带来的痛苦,掌握高效行动的方法,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体验自律带来的快乐。

核心内容:

1. 认识拖延的真相:拖延并非性格缺陷,而是大脑指令错误

  • 详细解释:拖延会激活大脑中的痛感区域。通过医学方法改变大脑指令路径,而非单纯依靠意志力,才能有效解决拖延问题。
  • 举例:举起右手的小实验,将行为路径从“口头说说”转变为“实际行动”。

2. 对症下药:八种“拖延型大脑”及其解决方案

  • 教条型:要做的事太多而拖延,解决策略:
    • 完成该做的事之后,口头描述自己做了什么。
    • 不在工作环境中堆放杂物。
    • 创造便于行动的动线。
    • 不要想还有什么没做,想想明天要做什么。
    • 在说“不做不行啦”之前,先确定好工作场所、需要的物品等。
  • 跑题型:一工作就跑题,解决策略:
    • 决定好一天中最先做什么,并坚持完成这件事。
    • 准备一个抵抗诱惑的方法。
    • 缩减工作量。
    • 留意自己的冲动行为。
    • 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按部就班型: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拖延,解决策略:
    • 制订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
    • 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
    • 不要为还没出现的失败担忧,不要被他人语言所左右。
    • 感到不安时,试着向自己或身边的人汇报一下工作的进展。
    • 积极应对突然出现的工作。
  • 好逞英雄型:不到最后一刻没有干劲儿,解决策略:
    • 事前预估工作用时,事后记录实际用时。
    • 让行为保持连贯。
    • 不要把工作开个头儿之后就扔在一边。
    • 不要盲目乐观。
    • 适度健身,让身体变得轻盈。
  • 偷懒型:一个人的时候容易松懈,解决策略:
    • 不被他人的评价影响。
    • 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 比起地点和环境,更应该保持目标一致。
    • 成为被别人效仿的对象。
  • 单一任务型:一直专注于一件事,其他事情被拖延,解决策略:
    • 按时间划分任务。
    • 详细地报告进度。
    • 简化工作步骤。
    • 不向自己过度施压。
    • 不要总是对垃圾、杂物视而不见。
  • 求表扬型:没有表扬就没有干劲儿,解决策略:
    • 意识到自己对褒奖的依赖。
    • 改掉坏习惯,克服成瘾行为。
    • 不要以竞争为动机,要以分享为动机。
    • 明确自己在社会工作中的定位。
  • 嗜睡型:没有精神,百无聊赖,解决策略:
    • 提高睡眠质量。
    • 及时补水。
    • 下午两点到三点的时间用于专注思考。
    • 留出时间,输出观点。

3. 实用小实验:将“做不到”转变为“做得到”

  • 详细解释:将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成功经验,最终克服拖延。
  • 举例:小A提交申请书的案例,将“无法马上提交”分解为多个可执行的小步骤。

4. 摆脱“罪恶感甜蜜陷阱”

  • 详细解释:与其反省“下次一定”,不如关注行动中的感官数据,用“哇!有意思”替代“下次一定”,获得满足感,摆脱恶性循环。

5. 找到开始拖延的时间点

  • 详细解释:观察日常行为,找出“以后再说”、“这个也弄一下吧”等话语出现的时刻,这些都是改变神经路径的机会。

问答

Q: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拖延型大脑”?

A: 通过书中的自测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勾选,勾选项目越多,说明拖延问题越严重,也越能确定自己所属的类型。

Q: 如何将外部动机转变为内部动机?

A: 重新审视工作的目的,不要以争取他人好评为目标,而是关注自身提升、解决问题、与他人共享信息等内在价值。

Q: 如何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A: 记录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根据碎片时间的长短,安排与之匹配的任务。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1. 深受拖延困扰的人群: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将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因此备感压力和焦虑的人。
  2. 想要提升效率的人群: 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人。
  3. 对心理学和自我提升感兴趣的人群: 想要了解拖延症背后的心理机制,并寻求自我提升和改变的人。
  4. 企业管理者和培训师: 可以借鉴书中的方法,帮助员工克服拖延症,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
  5. 学生群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学习任务,克服拖延,提高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本书适合所有想要摆脱拖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追求更高效、更充实生活的人。

作者背景

菅原洋平是一位职业治疗师,专门负责帮人复健。他通过医学方法,帮助因生病或意外事故导致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的人找回丧失的能力,或者帮助他们掌握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目前,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健康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满意的生活。他在东京的一家诊所担任门诊大夫,还会帮助上班族解决各种各样的烦恼、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开展各种防范类培训活动。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任务和压力,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作者结合自身职业治疗师的经验,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读者摆脱拖延的困扰,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