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哲学沙发上的哲学家
书籍封面

沙发上的哲学家

作者 [意]里克·杜菲尔
18.0 分钟

摘要

沙发上的哲学家:看剧也是一种人生思考

  • 本书将哲学思想与热门影视作品结合,让你在看剧的同时也能理解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提升思辨能力。
  • 你能获得:更全面、独到的视角去看网飞剧,了解哲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质量。

核心内容:

1. 身体与思想的关系:

  • 笛卡尔认为身体和思想是分离的,而斯宾诺莎认为它们是统一的。电视剧《副本》和《黑镜》对此进行了探讨。
  • 详细解释:笛卡尔认为“广延实体”(身体)和“思想实体”(思想)是不同的,但斯宾诺莎认为“思想是身体的观念”,两者不可分割。
  • 举例:在《黑镜》中,玛莎发现只收集意识和身体的数据无法完全复制一个人,因为思想和身体是持续交互的。

2. 法律与正义的冲突:

  • 霍布斯认为法律是维护和平的手段,即使不公正也应遵守;洛克认为法律应以保护个人自由为原则,不公正的法律可以反抗。《复仇者联盟》中的钢铁侠和美国队长代表了这两种观点。
  • 详细解释: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法律约束;洛克认为人生而自由,法律应维护这种自由。
  • 举例:美国队长拒绝签署《索科维亚协议》,因为他认为该协议限制了部分人的自由。
  • 行动建议:要有勇气对不公正的法律说“不”,反抗不公。

3. 历史的意义:

  • 尼采认为历史走向衰败,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拉斯特·科尔认为历史毫无意义。《指环王》和《真探》体现了这些观点。
  • 详细解释:尼采认为理性使历史偏离方向,走向衰败;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拉斯特·科尔认为历史根本不存在,只是人类赋予事物的意义。
  • 举例:在《指环王》中,历史逐步走向失去,神性火花渐渐熄灭。
  • 行动建议: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以独特的方式使身份认同得到具象体现。

4. 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 安德斯认为科技会超过人类,海德格尔认为科技是人类探索本质的方式。《黑镜》和《电子梦》对此进行了探讨。
  • 详细解释:安德斯认为人类对科技产生“普罗米修斯的羞愧”;海德格尔认为科技不再是探索本质,而是人类统治自然的方式。
  • 举例:在《黑镜》中,人们依赖“记忆粒”美化记忆,沉迷过去,毁掉现实生活。

5. 神的本质:

  • 谢林认为奇迹存在,斯宾诺莎认为没有奇迹,费尔巴哈认为人类创造了上帝。《迷失》和《美国众神》体现了这些观点。
  • 详细解释:谢林认为奇迹是无意识精神的产物;斯宾诺莎认为一切都可以用自然规律解释;费尔巴哈认为神是人类的投影。
  • 举例:在《美国众神》中,旧神在新时代面临挑战,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的特点。

6.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 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康德认为应把他人视为目的本身。《绝命毒师》和《怪奇物语》对此进行了探讨。
  • 详细解释:萨特认为他人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康德认为不应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他人。
  • 举例:在《绝命毒师》中,沃尔特·怀特把他人视为工具,最终毁掉一切。
  • 行动建议:与他人真诚相处,认识到他人的价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 现实与虚幻:

  • 笛卡尔认为可能存在控制我们人生的魔鬼,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普特南提出了“缸中之脑”的实验。《黑客帝国》和《西部世界》体现了这些观点。
  • 详细解释:笛卡尔认为应怀疑一切,贝克莱认为重要的是感知,普特南认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为“缸中之脑”。
  • 举例:在《黑客帝国》中,尼奥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 行动建议:区分有利和不利的幻想,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

问答

Q: 哲学有什么用?

A: 哲学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找寻自己的人生意义,掌握自己当下的人生,免于沦为现实的奴隶。

Q: 如何将哲学应用到生活中?

A: 可以通过分析电影、电视剧等日常事物,思考哲学问题,提升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Q: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A: 思考总是必要的,要敢于深入思考看似肤浅的事物,不全盘否认也不任人摆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哲学、流行文化、影视作品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了解哲学思想的读者。无论您是哲学爱好者还是剧迷,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乐趣。

作者背景

作者是意大利语言学博士、译者陈英教授。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流行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渴望更深入地理解流行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本书应运而生,旨在满足读者对流行文化和哲学思考的双重需求。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