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Flourishing, 2nd ed.
书籍封面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Flourishing, 2nd ed.

作者 William C. Compton and Edward Hoffman
20.0 分钟

摘要

{积极心理学导论}

  •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功能的科学,旨在理解并促进个人和社群的繁荣。它关注人类的优势和美德,而不仅仅是弱点和缺陷。
  • 你能获得:幸福感提升、人际关系改善、工作满意度增加、身心健康增强。

核心内容:

1.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维度:

  • 主观层面:关注幸福、快乐、生活满意度等积极情绪。
    • 详细解释:积极情绪对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例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的效率和满足感。
  • 个人层面:关注勇气、毅力、诚实等积极的个体特质。
    • 详细解释:积极的个人特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个人成长。
  • 社会层面:关注健康家庭、健康工作环境等积极机构的建设。
    • 详细解释:积极的社会环境能够支持和促进公民的福祉。

2. 幸福的重要性:

  • 研究表明,体验更多积极情绪的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往往更成功。
    • 详细解释:这些人在人际关系、工作、健康等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 举例:体验更多积极情绪的人通常对生活更满意,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更有效率和满足感。
  • 重要的是,幸福感和成功之间存在双向关系: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也可以促进成功。
    • 详细解释:这意味着培养幸福感不仅能提升当下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3. 如何定义“美好生活”:

  • 积极心理学认为,“美好生活”包括与他人的联结、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生活调节能力。
    • 详细解释:与他人的积极联结包括爱、利他主义、宽恕和精神上的联结;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正直、创造力、勇气和谦逊;生活调节能力包括自主性、自控力和智慧。
  • 美好生活不是孤立的个人成就,而必须包括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关系。
    • 详细解释:这意味着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福祉和社会的发展。

4.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独立性:

  •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相对独立,有不同的成因,甚至可以同时存在。
    • 详细解释:这意味着消除消极情绪不一定会自动带来积极情绪,反之亦然。
    • 举例:一个母亲在女儿的婚礼上可能会同时感到喜悦和悲伤。
  • 因此,提升幸福感的干预措施可能不会直接影响消极情绪。
    • 详细解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绪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5. 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消极情绪的重要性:

  • 积极心理学承认,消极情绪在某些情况下对生存至关重要,并且对自我理解和个人成长有益。
    • 详细解释:恐惧、焦虑和怀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危险;对悲伤、悲剧和失败的表达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 重要的是要记住,积极心理学旨在扩展研究范围,而不仅仅是限制研究范围。
    • 详细解释:这意味着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

问答

Q: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A: 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疾病和问题,而积极心理学则关注人类的优势、美德和积极功能。积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不仅消除痛苦,还要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

Q: 积极心理学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忽略消极情绪?

A: 不是的。积极心理学承认消极情绪的重要性,并认为它们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然而,积极心理学也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培养积极情绪和优势。

Q: 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A: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例如:培养感恩之心、练习宽恕、增强人际关系、发展个人优势、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Q: 积极心理学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A: 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发现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改善幸福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这适用于不同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人群。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心理学、幸福感和个人成长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心理学从业者以及任何希望通过科学方法了解和提升自身幸福感的人。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学术研究,也适合个人阅读和实践。读者无需具备深厚的心理学背景,即可从中受益。

作者背景

威廉·C·康普顿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思想有着超过45年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他最初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远东研究,研究东方宗教。为了寻求更应用和实践的幸福方法,他进入心理学领域,并于1987年获得范德比尔特大学乔治·皮博迪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心理治疗师,直到1989年加入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系。1992年,他开设了一门关于幸福心理学的课程。当时,这是任何大学中仅有的关于幸福的课程之一。六年后的1998年,马丁·E·P·塞利格曼及其同事创建了积极心理学。康普顿非常感谢塞利格曼和积极心理学的其他创始人,他们促进了心理学中对幸福的新认识。

爱德华·霍夫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的领先学者,30多年来一直在撰写和讲授与情绪健康、更高动机和灵性相关的主题。他是纽约市叶史瓦大学的心理学兼职副教授,在那里他开设了广受欢迎的积极心理学课程。25年来,他一直担任持牌临床心理学家。他是心理学及相关领域十几本书的作者,包括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获奖传记,以及马斯洛的主要未发表论文的选集《未来愿景》(圣人出版社)。霍夫曼博士还撰写/编辑了几本将经典犹太思想与当代心理学兴趣联系起来的书籍,如人格成长、正念和利他主义。这些作品包括《迈蒙尼德的智慧》和《卡巴拉读者》(均由香巴拉/小号手出版社出版)。

历史背景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背景与传统心理学对消极心理的关注形成对比。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疾病、创伤和问题行为。然而,在20世纪末,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开始呼吁心理学界关注人类的优势、美德和积极情绪。这一转变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后者强调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也与社会对幸福和福祉日益增长的兴趣相吻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