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
书籍封面

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

作者 易春丽 & 周婷
18.0 分钟

摘要

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

  • 本书用50字左右总结:本书探讨自闭症的家庭治疗方法,强调父母情绪管理和亲子依恋重建,为自闭症儿童创造安全成长环境,促进康复。
  • 你能获得:了解自闭症病因新假说,掌握家庭治疗技巧,重建亲子关系,改善儿童症状。

核心内容:

1. 自闭症是婴儿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传统观点多关注遗传因素,本书提出新假说,认为早期依恋创伤是重要诱因。
  • 自闭症儿童对微小创伤过度反应,早期分离、照料者更换、家庭冲突等都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2.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重建安全的依恋关系:

  • 核心在于改变成长环境,关注父母情绪,重建亲子依恋,而非仅关注儿童症状。
  •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儿童康复的关键,父母需在修复亲子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3. 重视父母的情绪支持:

  • 自闭症儿童父母长期承受巨大压力,易出现焦虑、抑郁。
  • 父母情绪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症状,需优先处理父母情绪问题。

4. 家庭治疗的系统观:

  • 家庭成员相互影响,个体的症状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
  • 采用环形思维,了解孩子和父母的相互影响,切断恶性循环。

5. 家庭治疗的关键理念:自我分化:

  • 个体在与外界保持情感联系的同时,维持自身独立情感功能的能力。
  •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父母可能限制孩子独立性发展,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

6. 家庭治疗理论:三角关系:

  • 最小的稳定关系单位,缓解焦虑,但也可能造成家庭系统失衡。
  • 要识别家庭中的三角关系,避免被其胁迫,给家庭成员留出独立空间。

7. 治疗方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 主流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儿童行为技能,但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
  • 本书不主张使用此疗法,但可借鉴其分解目标、循序渐进的原则。

8. 治疗方法:家庭治疗VS行为治疗:

  • 家庭治疗更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建立,而非直接针对儿童症状。
  • 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才能切实的帮助孩子。

9. 给家长的建议:对孩子保持耐心和理解:

  •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要漫长的时间,家长要调整心态,接纳孩子的现状。
  • 识别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为孩子提供稳定、安全和简单的生活环境。

10. 治疗误区:避免以下行为:

  • 体罚或辱骂孩子,强迫孩子进行社交,过度训练,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 强制孩子参加不喜欢的活动,将孩子送去高压环境。

问答:

Q: 什么是依恋创伤?

A: 依恋创伤是指在婴儿早期,与主要照料者(通常是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受到破坏,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可能是由于分离、忽视、虐待等因素造成的。

Q: 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感?

A: 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自闭症并非完全是自己的过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与他人交流,学习相关知识,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事情上,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Q: 如果孩子不愿与人互动,父母该怎么办?

A: 不要强迫孩子,从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开始,观察孩子的兴趣,创造愉快的互动体验,逐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临床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自闭症干预人员、社工,以及婴幼儿的家长。本书不仅适用于自闭症患儿的家庭,也对养育普通小孩的家庭具有启发意义。此外,学校教师也可以通过本书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儿童,找到更有效的相处方法。

作者背景

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长期专注于自闭症临床工作领域,面向自闭症儿童、家长开展了大量的家庭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婷,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的博士,现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当老师。

历史背景

在过去,自闭症被普遍认为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法根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在自闭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自闭症是儿童早期创伤引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新假说,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