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哲学简单的逻辑学
书籍封面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 ﹝美﹞D.Q.麦克尼(D.Q.Mclnerny)
15.0 分钟

我们知道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摘要

简单的逻辑学

  • 本书旨在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帮助读者清晰高效地思考,识别并避免非逻辑思维。
  • 你能获得:
    •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更清晰地思考和表达。
    • 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避免被误导。
    • 学会构建有效论证,更有说服力地表达观点。

核心内容:

1.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全神贯注与确认事实

  • 详细解释
    • 全神贯注:在相似情景中,集中注意力,关注细节,避免草率结论。
    • 确认事实:区分客观事实(事物、事件)和主观事实,通过直接或间接证据确认事实的真实性。
  • 行动建议:培养观察力,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审查间接信息的可靠性。

2. 观念与语言:本源、联系与表达

  • 详细解释
    • 观念的本源:观念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事物接触越多,理解越深刻。
    • 观念联系事实:区分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错误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
    • 观念付诸语言:清晰表达观念,找到与客观事物紧密结合的语言。

3. 有效沟通:清晰、完整与客观

  • 详细解释
    •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 使用完整的句子,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沟通的关键是理解。
  • 行动建议:了解听众背景,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4.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 详细解释
    •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因果原理)。
    •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5. 灰色地带与万物根源

  • 详细解释
    • 灰色地带: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的情况,不要将主观上的灰色观念无限放大。
    • 万物终有其根源:事物存在都有理由,通过结果推测原因的特性,注意原因系列,探寻根本原因。

6. 区分原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

  • 详细解释
    • 动力因:决定事物存在与否或改变其存在状态的因素。
    • 目的因:行动的目的或客观事物的功用。
    • 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 形式因:决定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 区分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主要原因占主导地位。

7. 定义术语与直言命题

  • 详细解释
    • 定义术语:将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
    • 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提供确定的信息。

8. 普遍命题:全称与特称

  • 详细解释
    • 全称命题:适用于整个类别("所有"、"每个"、"没有")。
    • 特称命题:不适用于类别中的所有个体("一些")。
  • 行动建议:精确陈述命题,避免歧义。

9. 论证的组成:前提与结论

  • 详细解释
    • 论证由前提(支持性命题)和结论(被证明的命题)组成。
    • 确认前提的正确性,保证前提可以得出最终正确的结论。

10. 论证的形式:联言、选言与条件

  • 详细解释
    • 联言论证:A·B (A和B都是真的)。
    • 选言论证:A∨B (或者是A或者是B)。
    • 条件论证:A→B (如果A,那么B),前提和结论之间要有必然联系。

11. 论证结构与前提的真实性

  • 详细解释
    • 论证结构正确是必要条件,但前提也必须真实。
    • 结构合理但前提错误的论证,结果依然是错误的结论。

12.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态度与观点

  • 详细解释
    • 怀疑论:有选择地怀疑,避免永久化怀疑。
    • 逃避性不可知论:避免将可以解决的无知视为不可逾越。
    •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避免偏见,深入了解事物。
    • 眼界狭窄:预先解放思想,探寻真相存在的各种可能性。
    • 情感和论证:控制情感,促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 推理的目的:合乎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13. 谬误的形式: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 详细解释
    • 谬误是错误的推理形式。
    • 形式谬误:问题出现在论证结构上。
    • 非形式谬误:形式谬误之外的各种逻辑错误。

14. 谬误示例: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与中项不周延

  • 详细解释
    • 否定前件:如果A→B,-A,所以-B(无效论证)。
    • 肯定后件:如果A→B,B,所以A(无效论证)。
    • 中项不周延:中项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中项在论证中没有足够的能力联结大项和小项,该论证结构无效。

15. 谬误示例:偷换概念与窃取论题

  • 详细解释
    • 偷换概念:论证中某个项在使用时存在多种不同的含义,一个论证实际上包含了四个项,因此是无效的。
    • 窃取论题: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别。
  • 行动建议:保证论证中各个概念表达精准。

16. 谬误示例:虚假假设与误用传统

  • 详细解释
    • 虚假假设:论证以一个错误的假设开始,将以一个错误的结论结束。
    • 误用传统:将历史悠久作为传统的唯一原因是不合逻辑的,完全取决于目前的实际情况。

17. 谬误示例:对人不对事与压制理性

  • 详细解释
    • 对人不对事:关注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 压制理性: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

18. 谬误示例:滥用专家意见

  • 详细解释
    •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19. 谬误示例:简化主义与分类错误

  • 详细解释
    • 简化主义: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
    • 分类错误: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

20. 谬误示例:混淆视听

  • 详细解释
    • 混淆视听: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问答

Q: 什么是逻辑学?

A: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则和方法的科学,旨在帮助人们正确思考、清晰表达,从而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Q: 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

A: 学习逻辑学可以提升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避免被错误的论证所误导,提高沟通效率,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Q: 如何识别和避免逻辑谬误?

A: 了解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比如偷换概念、稻草人谬误等,在分析论证时,仔细检查前提是否真实、相关,论证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运用了情感误导等手段。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逻辑学感兴趣的初学者、希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职场人士以及任何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更清晰、更有效地思考的人。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任何逻辑学基础,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和教育背景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作者背景

D.Q.麦克尼是一位美国作家和逻辑学学者,致力于推广逻辑学教育。他以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著称,使逻辑学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他的作品旨在帮助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麦克尼的背景可能包括哲学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为他撰写逻辑学著作奠定了基础。他可能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概念传达给初学者。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现代社会,逻辑学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被忽视的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弥补这一缺陷,强调逻辑学作为教育支柱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观点,逻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帮助人们辨别真伪,做出明智的决策。本书的出版旨在满足社会对逻辑学知识的需求,提高大众的思辨能力。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