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历史《孙子兵法》通识
书籍封面

《孙子兵法》通识

作者 尹世尤
18.0 分钟

摘要

《孙子兵法》通识总结

  • 本书由湖南大学尹世尤教授撰写,深入解读《孙子兵法》,揭示其军事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你能获得:快速了解《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战争观、重要概念及其国际影响,并理解其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指导意义。

核心内容:

1. 《孙子兵法》是一部不主张打仗的兵书:

  • 《孙子兵法》虽为兵书,但其核心在于慎战、不战,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展现了“另类”的兵书智慧。
  • 详细解释:慎战是《孙子兵法》战争观的核心,主张君主和将帅不可轻启战端,要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主张“不战而胜”,追求“全胜”,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尽量避免战争或把战争的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 行动建议:在处理冲突时,优先考虑通过谈判、谋略等非武力手段解决问题,将武力作为最后的选择。

2. “兵圣”孙武:

  • 孙武出身军事世家,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 详细解释:孙武因目睹“四姓之乱”而对齐国失望,毅然外徙奔吴,献书阖闾,吴宫教战,助吴称霸。后归隐修书,完成了《孙子兵法》的创作。
  • 举例:吴宫教战,孙武贯彻了严肃军纪、信赏明罚、以法治军的治军理念和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的指挥原则。孙武不听劝阻,毅然处死了阖闾的两名宠姬,阖闾虽有懊悔,但却从内心深处认同了孙武的军事才干。

3. 成书契机和逻辑体系:

  •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对春秋时期频繁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孙子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其逻辑体系严谨,从战略运筹到战场机变,结构清晰。
  • 详细解释:孙子在晋见吴王阖闾时十三篇已经基本成形,他随后又根据自己在吴国的战争经验,不断加以充实完善。兵法十三篇,从战略运筹、作战指挥到战场机变、军事地理,再到特殊战法,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步步承接,层层推进,结构清晰,体系完整。

4. 战争审思:

  • 《孙子兵法》的核心战争观包括慎战、备战和善战,反映了孙子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既不否定战争,力挺正义战争,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作包医百病的良方,而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又主张先计而后战。
  • 详细解释:备战:孙子主张 “ 慎战 ” ,并不是出于懦弱胆怯。他认为,只有加强战备,增强军事实力,辅之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对敌国形成强大的威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降,才能真正实现 “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的理想境界。善战:就是以最佳的方法夺取战争的最大胜利。对 “ 善战 ” 的理解关键在于一个 “ 善 ” 字。 “ 善 ” 作形容词用,有完美、高明的意思,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作动词用,有擅长、善于的意思,是相较于他人的一种优势。全胜:追求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的理想境界。

5. 《孙子兵法》的微言大义:

  • 《孙子兵法》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方法论,如“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令文齐武”、“为将五德”等。
  • 详细解释:1.筹划:五事七计是孙子提出的战前筹划定计的方式方法,是《孙子兵法》庙算思想的主要内容;2.治军:孙子在《行军篇》《地形篇》明确而清晰地阐述了以令文齐武为主要内容的治军思想, 3.用兵: “ 我专敌分 ”,就是我方的兵力要集中; “ 敌分 ” ,就是想方设法使敌方的兵力分散。孙子反对以弱小力量不切实际地硬扛敌人,指出 “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 ,强调根据敌我力量的不同情势采取不同的应对策 略。4.诡道:孙子在《始计篇》和《军争篇》明确阐述了兵以诈立的诡道思想。兵不厌诈,古今常理。《孙子兵法》里面的 “ 兵者诡道 ”“ 兵以诈立 ” ,是军事上的灵活机变、出 奇制胜,与道义上的欺骗、欺诈不是一回事。5.速胜: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和文化学者。对于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的读者,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作者背景

尹世尤,湖南大学教授、法学博士,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孙子兵法 ” 负责人和主讲人。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 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1 项;独立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参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 1 门和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1 门;出版学术著作 1 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历史背景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动荡。这一时期,旧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孙子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总结了前人的战争经验,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思想。他的思想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预见。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