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心理学作家榜经典:乌合之众(新版!《乌合之众》原版原意终于恢复!译者荣获法国三任总理授骑士勋章!) (大星文化出品)
书籍封面

作家榜经典:乌合之众(新版!《乌合之众》原版原意终于恢复!译者荣获法国三任总理授骑士勋章!) (大星文化出品)

作者 古斯塔夫•勒庞
15.0 分钟

摘要

群体心理学

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了解群体行为模式,从而在群体中更好地适应和生活。

你能获得:

  • 了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掌握影响群体行为的关键因素。
  • 学会如何与群体互动并有效沟通。

核心内容:

1.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的心理法则

  • 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具有独特心理特征的实体。

  • 个体在群体中会失去独立性,情感和思想趋于一致,形成“群体的心智单一法则”。

  • 群体行为受无意识因素主导,易受暗示和传染,智力水平降低,情感则可能更好或更坏。

  • 详细解释:

    • 群体是由具有不同背景和特征的个体组成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他们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心理实体。
    • 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暗示和情感传染,他们的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 群体的智力水平通常低于个体,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难以保持独立思考。
    • 群体的情感可以被放大,既可以表现出英雄主义和利他主义,也可能表现出残忍和暴力。
  • 行动建议:

    • 在群体中保持警惕,注意不要盲目跟从群体的情感和行为。
    • 尝试独立思考,不要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
    • 认识到群体行为的复杂性,不要简单地将群体视为“乌合之众”。

2. 群体的情感与道德

  • 群体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多变性和易怒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 群体的情感会夸大和简单化,缺乏怀疑和不确定性,容易走极端。

  • 群体通常不宽容、专横和保守,对权威具有奴性,但有时也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 详细解释:

    • 群体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突发事件、领袖人物的言论等。
    • 群体的情感容易被夸大,个体在群体中更容易表现出极端的情绪,例如狂热、愤怒等。
    • 群体的情感具有两面性,既可以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团结、互助,也可能表现出残忍和暴力。
  • 行动建议:

    • 在群体中保持冷静,不要被群体的情绪所感染。
    • 尝试理解群体情感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应对群体行为。
    • 认识到群体道德的两面性,不要盲目相信或否定群体。

3.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 群体只能接受简单化的观念,且观念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容易出现矛盾。

  • 群体的推理能力低下,只能进行简单的联想,缺乏批判精神和判断能力。

  • 群体的想象力强大,容易被意象所影响,对美妙和传奇的事物更感兴趣。

  • 详细解释:

    • 群体容易接受简单化的观念,因为复杂的观念难以被群体理解和接受。
    • 群体的推理能力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联想,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
    • 群体的想象力强大,容易被意象所影响,例如英雄人物、传奇故事等。
  • 行动建议:

    • 在向群体传播观念时,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意象。
    • 不要试图用复杂的逻辑推理说服群体,而是要激发他们的情感。
    • 认识到群体想象力的力量,利用意象来引导群体行为。

4. 群体信念的宗教形式

  • 群体的信念具有宗教情感的特征,包括对权威的崇拜、对教条的盲目服从和对异端的排斥。

  • 政治信念、神圣信念和社会信念只有在具备宗教形式后才能在群体中扎根。

  • 宗教改革、大革命等历史事件都源于群体的宗教情感,而非孤立个体的意志。

  • 详细解释:

    • 宗教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激发群体的行动,甚至让他们为信仰献身。
    • 政治信念、神圣信念和社会信念只有在具备宗教形式后才能在群体中扎根,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辩论和质疑。
    • 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例如宗教改革、大革命等,都源于群体的宗教情感,而不是孤立个体的意志。
  • 行动建议:

    • 认识到群体信念的宗教形式,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
    • 不要试图用理性去挑战群体的宗教情感,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信仰。
    • 利用群体信念的宗教形式,引导群体行为,实现共同目标。

5. 群体的信仰和意见的遥远成因

  • 群体信仰和意见的形成受到种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种族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群体的基本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

  • 传统是种族的灵魂的综合,它以其所有的重量,压在群体身上。

  • 详细解释:

    • 种族决定了群体的基本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不同种族的群体在信仰和意见上存在显著差异。
    • 传统是种族的灵魂的综合,它包含了过去的思想、需求和情感,对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 时间准备了信仰的形成,然后造成信仰的摧毁。
  • 行动建议:

    • 了解群体信仰和意见的遥远成因,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
    • 尊重不同种族和传统的群体,不要强求他们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 认识到时间的作用,不要试图改变群体的信仰和意见,而是要等待时间来改变。

6. 群体意见的即时成因

  • 群体意见的形成受到意象、词语、口号、幻想、经验和理性等因素的影响。

  • 词语的力量与它们唤起的意象有关,与它们真实的涵义无关。

  • 幻想在所有文明的基础上,群体总是喜爱幻想,甚于喜爱真理。

  • 详细解释:

    • 意象、词语和口号可以唤起群体的情感,从而影响他们的意见。
    • 幻想可以满足群体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 经验可以帮助群体认识到真理,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起作用。
  • 行动建议:

    • 在传播信息时,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意象。
    • 满足群体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 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群体亲身体验真理。

7. 群体的信仰和意见的可变范围

  • 群体的信仰分为固定的信仰和可变的意见,固定的信仰是一种文明的向导。

  • 不宽容成为一种品德,一种普遍信仰在哲学上的荒谬性,并不妨碍它的传播。

  • 一些并不源于普遍信仰的意见,具有极大的多变性。

  • 详细解释:

    • 固定的信仰是群体长期坚持的信念,它们是文明的基石。
    • 可变的意见是群体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观点,它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 由于报刊的大量发行,导致今天的意见越来越具有多变性。
  • 行动建议:

    • 尊重群体固定的信仰,不要试图改变它们。
    • 认识到群体意见的可变性,不要对它们抱有太高的期望。
    • 利用媒体的力量,引导群体舆论,影响社会发展。

8. 群体的归类

  • 群体分为异质的群体和同质的群体,异质群体间的差别在于种族的影响。

  • 种族的灵魂越强,群体的灵魂就越弱,种族的灵魂代表文明的状态,群体的灵魂代表野蛮的状态。

  • 同质的群体分为宗派、等级集团和阶级。

  • 详细解释:

    • 异质的群体是由不同背景和特征的个体组成的,例如街上的人群。
    • 同质的群体是由具有相似背景和特征的个体组成的,例如宗派、等级集团和阶级。
    • 种族的影响在异质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不同种族的群体在行为和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
  • 行动建议:

    • 了解不同类型群体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 尊重不同种族和文化的群体,避免歧视和偏见。
    • 认识到群体行为的复杂性,不要简单地将群体视为“乌合之众”。

9. 所谓的犯罪群体

  • 群体可以从法律上说是犯罪的,但从心理学上说无罪,群体行为的完全的无意识。

  • 讲述了九月大屠杀的参与者的心理,他们的推理逻辑,感性,残忍和道德品行。

  • 详细解释:

    • 群体犯罪行为通常源于强大的暗示和情感传染,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失去理性,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 群体犯罪行为的参与者通常认为自己是在完成一种职责,而不是犯罪。
    • 群体犯罪行为的道德标准往往与社会道德标准相悖,例如对异端的残忍、对权威的盲从等。
  • 行动建议:

    • 认识到群体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警惕群体中的暴力倾向。
    • 尽量避免参与群体犯罪行为,保持理性,不要被群体情绪所左右。
    • 如果发现群体中存在犯罪行为,要及时制止或报警。

10. 刑事法庭的陪审员

  • 刑事法庭的陪审员有着大部分非匿名性异质群体的共同特点。

  • 了解了他们的意见是如何被影响的,以及著名律师的说服手段。

  • 阐述了陪审制的作用,以及假如这一体制被法官取代会导致的极大危险。

  • 详细解释:

    • 刑事法庭的陪审员属于非匿名的异质群体,他们的决定受到暗示、情感和威望等因素的影响。
    • 逻辑推理在陪审员的判决中作用有限,律师的说服手段主要依靠情感和意象。
    • 陪审制是避免法官滥用权力的重要保障,如果被法官取代,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险。
  • 行动建议:

    • 了解陪审制的作用,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 在参与陪审时,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 认识到陪审制的局限性,不断完善司法制度。

11. 选民群体

  • 阐述了选民群体的普遍特征,以及如何说服选民,参选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以及威望的必要性。

  • 讲述了词语和口号对于选民的重要影响,以及选举讨论的概貌,以及选民的意见是如何形成的。

  • 阐述了委员会的强大,以及尽管全民选举没有多大的心理学价值,但不可以被替换。

  • 详细解释:

    • 选民群体是异质群体,他们的决定受到情感、意象和领袖人物的影响。
    • 候选人必须具备威望,才能获得选民的支持,词语和口号对选民具有重要影响。
    • 选举委员会对选民的意见具有重要影响,但全民选举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 行动建议:

    • 了解选民群体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参与政治活动。
    • 在选举中保持理性,不要被虚假的承诺所迷惑。
    • 认识到全民选举的局限性,不断完善民主制度。

问答:

Q: 什么是群体心理学?

A: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群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与独立个体行为的差异,以及群体如何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Q: 群体和个体有什么区别?

A: 个体在群体中会失去独立性,情感和思想趋于一致,形成“群体的心智单一法则”。群体行为受无意识因素主导,易受暗示和传染,智力水平降低,情感则可能更好或更坏。

Q: 哪些因素会影响群体行为?

A: 群体行为受到种族、传统、时间、制度、教育、意象、词语、口号、幻想、经验和理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Q: 如何才能有效地与群体互动?

A: 要想有效地与群体互动,需要了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群体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学会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引导群体行为,实现共同目标。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乌合之众》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了解大众心理和群体行为的专业人士,如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营销人员等。此外,对于希望提升自身思辨能力、避免盲从的普通读者,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背景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以其对群体心理的研究而闻名,其著作影响了20世纪初的政治思想。

历史背景

《乌合之众》创作于19世纪末,正值欧洲社会经历快速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时期。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大众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勒庞的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群体行为的担忧,以及对大众政治力量的关注。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