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历史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甲骨文系列)
书籍封面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甲骨文系列)

作者 [美]谭凯(Nicolas Tackett)
15.0 分钟

摘要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 本书研究唐代精英如何适应政治变迁,以及世家大族为何突然消亡。通过墓志铭等史料,揭示了政治精英的长期存在和骤然消失的原因,重新理解唐代精英的政治视角。
  • 你能获得:了解中国中古时期政治精英的构成;理解门阀世族在唐朝社会中的作用;洞悉唐宋变革的历史细节。

核心内容:

1. 中古大族如何适应环境并长期维持政治主导地位

  • 观点:旧时家族适应了环境变化,通过移居京城、融入社会网络等方式,主动转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 解释
    • 这些家族有效地转变了自己建立在地方土地上的权力基础,融入了一个以京城为主的社会网络。
    • 这一网络构成了有形的政治资源,从而根本上保证了他们持续的政治地位。
    • 在一种十分关注家世和婚姻的文化之中,嵌入这一网络的社会资本十分有成效。
    • 网络的成员快速主导了那些控制着官僚再生产的职务,特别是宰相、吏部尚书、知贡举和藩帅。

2. 唐代世家大族瓦解的原因

  • 观点:唐朝并非因宫廷政变而亡,而是因为一系列异常残暴的叛乱,整个京城精英网络本身被肉体消灭。
  • 解释
    • 880年黄巢叛军占领两京,导致了二十五年的暴力风潮,影响到帝国大部分地方。
    • 在短暂占领京城期间,许多大族子孙被杀,那些在政治中心成功躲过大屠杀的人,在随后数年遍布帝国大部分地区的战争和暴力中大规模死亡。
    • 随着在十世纪前半期统治中国的唐以后数个政权的建立,曾经权力最大的京城精英网络,开始分解并名落千丈。
    • 幸存的人在新朝廷仅占一小部分比例,从而不再能够影响国家政策,或延续他们在政府和社会上的主导性。

3. 为何宋朝未能出现新兴的门阀

  • 观点:旧的文化世界崩溃,新的思潮更强调贤能统治的价值,而非大族后裔的声望。
  • 解释
    • 随着唐朝的灭亡和旧时京城社会网络的解体,整个旧的文化世界也相应崩溃。
    • 在十世纪的王朝和王国政府中仅占一小部分,那些旧时京城精英的幸存者不再处于能够影响他人看法的职位上,唐代都市文化失去了其垄断权。
    • 这个世纪还出现一种新的思潮,即更强调贤能统治的价值,而非作为大族后裔的声望。
    • 大量新型精英,包括宋朝皇室本身,都是曾出仕独立河北藩镇——拥有晚唐以来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人。
    • 这一新兴精英转变了都市文化,旧时唐朝精英残余,失去了影响其他人价值体系的能力。

问答

Q: 唐代世家大族瓦解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 最关键的因素是黄巢之乱导致的京城精英网络被肉体消灭。此外,政治制度的转变、经济形态的发展,以及文化思潮的变化也加速了这一过程。

Q: 唐宋变革对社会精英的构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A: 唐宋变革导致社会精英从门阀世族向才智之士转变。宋代更注重贤能统治,使得旧时世家大族在新社会秩序中失去了主导地位。

Q: 为什么安史之乱对唐代世家大族的打击不如黄巢之乱?

A: 安史之乱后,旧时家族仍然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政治地位。而黄巢之乱直接导致京城精英网络被肉体消灭,使得旧时世家大族彻底瓦解。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历史学研究者、对中国中古史感兴趣的读者、社会学研究者

作者背景

谭凯(Nicolas Tackett)的教育及职业背景信息待补充

历史背景

书籍创作的历史背景信息待补充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