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金钱与投资追寻价值之路
书籍封面

追寻价值之路

作者 杨均明
15.0 分钟

摘要

中国股市诞生与价值投资探索

  • 本章节回顾了中国股市的诞生和早期发展,以及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应用。
  • 你能获得:了解中国股市的起步阶段的经济背景、政策调整,认识早期上市公司的特点,并思考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的实践。

核心内容:

1. 1990年:中国股市诞生的经济背景

  • 1988年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紧缩政策。

  • 1989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经济衰退。

  • 1990年政策开始微调,由紧缩转向刺激总需求,但经济回升不明显。

  • 1990年通货膨胀得到明显抑制,CPI和PPI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 详细解释:
      • 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是股市产生的重要背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市场走向。
      • 通货膨胀的控制为股市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宏观调控的特点

  • "降温踩刹车"的调控政策见效快,"启动升温"则相对慢。

  • 降温只需政府下达命令即可,启动升温则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人员到位等。

    • 详细解释:
      • 中国经济运行中,政府的行政力量在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 经济的启动需要各个主体协同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 早期上市公司特点

  • 爱使电子:第一家全流通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易成为“壳资源”。

  • 真空电子: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

  • 申华电工:最早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和上市公司之一。

  • 飞乐股份:与飞乐音响一同上市,被称为“大飞乐”。

  • 豫园商城:上海市首批试行股份制的企业之一,出现“重组”概念。

  • 凤凰化工:全国首家异地上市公司,被称为沪市“金凤凰”。

    • 详细解释:
      • 早期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所有制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具有多样性。
      • “壳资源”、“重组”等概念开始出现,为后来的市场发展埋下伏笔。

4. 价值投资的探索

  • 在中国证券市场谈价值投资,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 详细解释:
      • 价值投资理念需要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特点相结合。
      • 照搬美国经验可能并不适用。

5. “二月效应”

  • A股市场存在“二月效应”,小盘股上涨概率和幅度高于大盘股。

    • 详细解释:
      • 沪深300代表的大盘股也存在“二月效应”,但上涨概率和幅度相对较低。
      • 市场可能存在季节性规律,值得投资者关注。

6.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资本市场

  •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开启长达10年的升值通道。

  • 汇率市场化定价对资本市场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详细解释:
      • 人民币升值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实力。
      • 汇率市场化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和资产的全球定价。

问答

Q: 1990年中国股市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A: 1990年中国股市的建立是在经济紧缩政策微调、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的背景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Q: 早期上市公司的特点是什么?

A: 早期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所有制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同时也存在股权分散、易成为“壳资源”等问题。

Q: 价值投资在中国应该如何实践?

A: 价值投资在中国应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特点相结合,不能照搬美国经验,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投资方法。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中国股市历史和价值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经济研究者和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对于想要了解中国股市发展历程、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以及价值投资策略的读者,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对于希望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本书也能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作者背景

杨均明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在证券市场和价值投资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在本书序言中表达了对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独特见解,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美国经验。

历史背景

本书以1990年中国股市诞生为起点,回顾了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书中还涉及了2004年和2005年等重要年份的经济背景和市场变化,为读者理解中国股市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