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紧缩政策。
1989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经济衰退。
1990年政策开始微调,由紧缩转向刺激总需求,但经济回升不明显。
1990年通货膨胀得到明显抑制,CPI和PPI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降温踩刹车"的调控政策见效快,"启动升温"则相对慢。
降温只需政府下达命令即可,启动升温则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人员到位等。
爱使电子:第一家全流通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易成为“壳资源”。
真空电子: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
申华电工:最早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和上市公司之一。
飞乐股份:与飞乐音响一同上市,被称为“大飞乐”。
豫园商城:上海市首批试行股份制的企业之一,出现“重组”概念。
凤凰化工:全国首家异地上市公司,被称为沪市“金凤凰”。
在中国证券市场谈价值投资,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A股市场存在“二月效应”,小盘股上涨概率和幅度高于大盘股。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开启长达10年的升值通道。
汇率市场化定价对资本市场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A: 1990年中国股市的建立是在经济紧缩政策微调、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的背景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A: 早期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所有制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同时也存在股权分散、易成为“壳资源”等问题。
A: 价值投资在中国应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特点相结合,不能照搬美国经验,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投资方法。
本书适合对中国股市历史和价值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经济研究者和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对于想要了解中国股市发展历程、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以及价值投资策略的读者,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对于希望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本书也能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本书以1990年中国股市诞生为起点,回顾了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书中还涉及了2004年和2005年等重要年份的经济背景和市场变化,为读者理解中国股市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