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经济战争、枪炮与选票(理想国译丛22 )
书籍封面

战争、枪炮与选票(理想国译丛22 )

作者 [英]保罗•科利尔
18.0 分钟

摘要

战争、枪炮与选票:危险地区的民主

总结

本书探讨了最底层10亿人所在国家的政治暴力问题,指出选举普及并未带来预期和平,反而可能加剧冲突。科利尔提出应以国际社会有限干预来驾驭政治暴力,促进良性治理,实现真正民主与发展。

你能获得

  1. 了解民主制度在贫困国家为何失效的原因。
  2. 掌握如何通过国际力量促进贫困国家的良性治理。
  3. 洞悉政治暴力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动因。

核心内容

1. 选举迷信:在极端贫困国家,民主化可能加剧暴力。

  • 健康的自由民主制需要选举和制衡。在贫困国家,往往只有选举,缺乏制衡,选举易被政治强人操控。
  • 贫困国家的政治家之所以糟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允许他们如此糟糕,族群政治扭曲了选举的规训功能。
  • 需要以宽泛的“国家认同”为前提,领导人必须首先塑造“民族国家”的想象,而后才能建立有效的民主。

2. 专制并非出路:在族群多元的国家,专制比民主表现更糟。

  • 非洲独裁国家鲜有经济成功的例子,独裁的贫穷国家往往“睥睨群雄”,暴力规模惊人。
  • 历史经验表明,民族国家的建构往往通过持续不断的战争来完成,但今天在非洲复制这种道路既不现实也不道德。

3. 发展援助的悖论:简单的发展援助可能适得其反。

  • 援助资金可能被腐败无能的政府中饱私囊,甚至被用于发展军队和武器,从而恶化专制。
  • 外来资金可能成为内部改革的替代方案,从而成为独裁政府的稳固机制。

4. 贸易的局限:国际市场对穷国的帮助是不够的。

  • 国际市场对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产品消化能力有限,“迟到者”的发展空间受限。
  • 极端贫困国家依靠自然资源进入国际市场,可能带来资源诅咒,导致经济脆弱。

5. 共同治理:国际社会与极端贫困社会“共同治理”是可能的出路。

  • 密不透风的“主权观念”无助于极端贫困国家的发展,因为很多时候所谓“国家主权”不过是“政府主权”而已。
  • 国际社会通过“政策诱饵”来促进穷国的“良性治理”:
    • 将公正选举与国际反政变承诺挂钩。
    • 将预算收支的透明与廉洁和国际援助挂钩。
    • 增加由国际社会提供的安全防御功能,减少本国军费开支。

6. 枪炮是火上浇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军费开支增加过度。

  • 发展援助无意中为购买军火买单,廉价的枪支增大内战的风险。
  • 限制武器进入危险地带,但需更有效的政策来实施。

7. 战争的破坏:内战血腥、野蛮又漫长。

  • 内战的规模缩小了。如今只剩下一些小国在打小仗。
  • 政治暴力并不需要通过战争以及随之产生的“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来达成其夺权的目的。实际上,政治暴力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通常能兵不血刃地攻城略地,那就是以政变的形式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 科特迪瓦曾经一度是最繁盛的非洲国家,它的衰落展示了三种形式的政治暴力在10年间轮番上演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8. 政变:不受控制的导弹。

  • 一旦政变,就有可能引发后续政变,每一场政变都有代价。这样看来,政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好处。
  • 低收入国家获得大量经济援助。作者想知道这些经费是否一不小心就被分配给了军队。

9. 国家体制建设与民族国家建设

  • 暴力的制造取决于可用的技术。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极端残暴,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让人别无选择。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以及非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对于关注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冲突解决和国际援助政策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学生,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

作者背景

保罗·科利尔是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世界银行担任发展研究主管。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风险。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2009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发展援助和民主化模式进行反思的时期。科利尔的分析也受到了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及对非洲地区冲突和治理问题的长期关注。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