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经济货币从哪里来?(颠覆传统认知,深挖“钱”的来源,剖析通胀根源。)
书籍封面

货币从哪里来?(颠覆传统认知,深挖“钱”的来源,剖析通胀根源。)

作者 乔希·瑞安·柯林斯, 理查德·沃纳, 安德鲁·杰克逊, 托尼·格里纳姆
15.0 分钟

摘要

货币从哪里来?

  • 银行通过贷款创造货币,而非简单中介。

  • 货币是政府背书的社会关系,非商品。

  • 理解货币创造,才能有效监管金融体系。

  • 你能获得:

    • 颠覆传统认知,理解货币本质;
    • 掌握银行运作逻辑,看清金融本质;
    • 洞悉货币政策局限,把握经济趋势。

核心内容:

1. 银行贷款创造存款,颠覆传统认知。

  • 传统观念认为银行是中介,吸收存款再放贷。
  • 实际情况是,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同时在借款人账户上创造新的存款,即货币。
  • 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受银行信心影响,而非央行准备金。

2. 货币非商品,而是社会信用关系。

  • 货币并非天然产生,而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 早期货币是记账单位,用于记录王室欠款和税收债务,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流通。
  •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而非内在价值,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现代金融。

3. 货币政策有局限性,需分类信贷管理。

  • 货币供应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而非央行控制。
  • 经济疲弱导致贷款需求低迷,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依赖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下行的危机是力不从心的。
  • 要区分信贷用途,引导信贷流向生产性领域,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和金融投机,才能够实现非通胀性增长。

4. 监管需关注信贷流向,防范金融风险。

  • 传统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无法有效限制货币创造和信贷扩张,难以防止资产泡沫。
  • 需要对银行信贷进行直接管制,限制非生产性贷款,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源错配和金融风险。

问答

1.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同时在借款人的账户上创造新的存款。这部分存款与储户存入银行的款项具有相同的效力,可以被用来进行支付和交易。

2.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并非一种商品,而是一种社会信用关系,它反映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保障,能够被广泛接受作为支付工具。

3. 传统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局限性?

在经济疲弱时期,由于企业和个人缺乏借款意愿,即使央行降低利率,也难以刺激贷款需求和货币供应,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4.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监管货币创造和分配?

除了资本充足率等传统监管手段外,还应关注信贷流向,限制非生产性贷款,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并探索直接信贷管制等手段,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货币、银行和金融体系感兴趣的读者,包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银行从业人员、金融记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大众。特别是对于想要了解英国货币银行体系的读者,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背景

乔希·瑞安·柯林斯等四位英国学者,他们根据英国货币银行界的新实践撰写了此书。他们广泛查阅了500多个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权威机构的文档、手册、指引和论文中的信息,力求从整体上准确、全面地理解现代银行业和货币体系。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对货币和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关注。然而,对于新增货币是如何被创造的,仍然存在广泛的误解。本书旨在弥补这一知识空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和银行的框架。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