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科学与自然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书籍封面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作者 【德】迪尔克·布洛克曼 著;赵浠彤 审校
20.0 分钟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轨迹上,全球变暖、新冠疫情、粮食危机和地区冲突等事件频繁发生,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联系。不可思议的是,森林火灾与流行病、民粹主义与寻找食物的鱼类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关联。这些现象都指向了一个核心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万物相互联系的世界中。这种复杂性正是复杂科学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网络化思维、整体观和大局观成为解读复杂现象的关键。流行病、气候危机和生态系统的动荡,这些看似独立的问题实际上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复杂性科学家迪尔克·布罗克曼专注于探索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以及它们与自然界复杂过程之间的模式、规律和相似性。 本书提供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将众多元素编织成有机整体,揭示表象之下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思考。书中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与社会现象之间的表面关联,还吸引读者深入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蓝藻到弹珠,作者用丰富的实例和插图带领读者揭开树木背后的森林,理解自然和社会运作的深层模式,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复杂科学带来的思维转变。 人类最终要靠谁来拯救?本书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摘要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本书用50字左右总结了复杂性科学,介绍了如何通过跨学科视角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相似性,并从中学习。
  • 你能获得:理解复杂系统的核心概念,掌握跨学科思考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内容:

1. 复杂性科学的本质是反学科研究:

  • 复杂性科学没有固定边界,延伸并遍及所有传统学科。
  • 复杂性科学家更关心未被理解的内容,而不是已经掌握的知识。
  • 复杂性科学像菌丝体一样,穿透并连接传统知识领域。

2. 还原论在复杂性科学中的应用:

  • 复杂性科学不分解整个系统,而是识别关键特征,忽略非本质细节。
  • 这种“忽略的艺术”是复杂性科学从物理学借用并带到其他领域的。
  • 通过面部模型和车辆识别的例子,解释了如何抓住本质特征,忽略非必要细节。

3. 物理学家在复杂性科学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 理论物理学教育培养了深入了解事物本质、鸟瞰全局的思维方式。
  • 物理学家擅长剥离现象,深入本质,并具备耐心和毅力。
  • 物理学理论强调变化和动态,这对于理解复杂系统至关重要。

4. 数学是解析复杂问题的关键工具:

  • 数学在应用中的根本意义在于梳理思想、进行精准表达,促进简化、忽略和抽象的过程。
  •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准确地找出哪些元素是本质上的,哪些元素是外围的。

5. 复杂性研究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

  • 世界面临的危机是极其复杂和多层次的,而且往往相互关联。
  • 必须用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思考,认识到哪些要素是本质上的、必不可少的。
  • 复杂性科学推动跨学科交流,发挥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
  • 复杂性科学并不在乎人们头脑中的限制和素描漫画,它反学科思维能帮助人们避免扭曲现实。

6. 同步现象的普遍性与要素:

  • 自发同步现象指的是在没有外力或协调的情况下,在混乱和无序中突然出现以同步运动为形式的秩序。
  • 实现同步需要动态元素,这类元素以自己的节奏振荡或者摆动。
  • 自然界到处都有节奏和振荡: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还在自转等等。

7. 生态系统中的同步现象:

  • 猞猁和北极兔的种群数量的振荡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发生,是一种地理上可以理解的同步现象。在栖息地中,同步振荡依然会发生,因为北极兔和猞猁可以从一个栖息地迁移到相邻的栖息地。
  • 马来西亚萤火虫同步闪光表明它们可以轻松调整自己的节奏,与同类同步,这是一种必然且稳定的过程。
  • 北美洲周期蝉的幼虫蛰伏在地下13年或17年后同时破土而出,这是一种令人惊讶的同步行为。

8. 人体中的同步机制:

  • 所有哺乳动物的心脏只有通过快速的同步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心肌细胞必须同步“发射”,信号才能同步通过心肌。
  • 癫痫发作期间,大量神经细胞按照同一节奏发送电信号,同步释放,导致大脑超负荷运转。

9. 人际关系中的同步现象:

  • 音乐会结束时,观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自发变成快速的同步掌声,然后再次出现混乱的掌声。
  • 同步化的股票经纪人平均获得了更高的利润,表明同步行为能为人类带来好处。

10. 传染病控制中的节奏与同步:

  • 封锁措施是减少接触,使得新冠病毒不再得以有效传播蔓延。
  • 感染病例数量上升,人们减少接触,病例数下降。随着病例数量下降,开始取消封锁措施,导致病例数量上升。
  • “封锁溜溜球效应”与生态学模型中激活剂—抑制剂的展现的动态相符合。

11. 数学视角下的同步现象:

  • 日本物理学家藏本由纪提出的藏本模型通过对振子的描述,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同步现象可以自行发生。
  • 千禧桥的振动可以用藏本模型的改动形式来解释,该模型预测自发同步不会随着桥上的人越来越多而逐渐增加,而是会突然间从某个界限开始。

12. 小世界效应:短路径的原理

  • 短路径的原理是小世界效应的核心,它描述了复杂网络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网络通常是既“大”,也“小”。说它大是因为它可以由数百万个节点和链接组成,说它小是因为它的直径很小。
  • 社交网络和通信网络提供了全人类熟人网络也拥有较小直径的线索。

13. 社交网络集群分析及研究:

  • 宽吻海豚和人类接触网络都呈现模块化(集群)的特性,部分紧密连接的节点形成模块或集群。
  • 芬兰和匈牙利科学家开发的Jujujájaki模型展示了在如社交网络中,集群是自动形成的。这一特征会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巨大的影响。

14. 网络共性研究结果:

  • 各种不同的网络,如演员协作网络、万维网和区域供电网络,都普遍遵循“富者更富”的幂律分布特性。
  • 真实网络的节点度频率分布遵循所谓的幂律公式,表明绝大多数的节点只有非常小的节点度,只有很少的节点连接是非常强的。 -无标度网络面对随机疫苗接种策略具有抵抗力。

15. 网络科学研究意义:

  • 在网络中,一个节点连接着的“邻居”平均比节点本身具有更大的节点度,即“你的朋友比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 科恩、哈夫林和本-阿夫拉汉姆提出了一个比较巧妙的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在事先不知道具体身份的情况下以高概率触达超级传播者
  • 这种反学科方法揭示了完全不同现象的结构之间的相似性,特别是在社会和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似性。

16. 自组织临界性:

  • 动态系统有自发趋向临界点的特点。
  • 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具有临界性质,R值总是接近围绕临界点R=1上下波动。

17. SIR模型建立与应用:

  • 安德森·麦肯德里克和威廉·克马克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过思考开发了SIR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流行病的基本要素。通过与真实流行病学曲线的比较来估计R值。 -森林火灾模型也阐明模型临界森林密度的计算,可以用于群体免疫。
  • SIR模型的“感染”和“康复”机制可以应用于其他临界系统。

18. 森林火灾模型:

  • 在森林火灾模型,假设一部分林地有森林覆盖,另一部分是空地,分布是随机的,最终可以通过计算实现森林火灾动态平衡。
  • 森林火灾模型用来验证疫苗接种对于抵御流行病传播的科学原理。 如果为必要数量的节点接种疫苗,整个网络就会分解成许多小的、不再连接的碎片,碎片之间不再有任何传播路径。

19. 自组织临界性

  • 在疫情爆发期间动态平衡可以看成沙堆模型,和德罗塞尔的森林火灾模型。处于临界点上的各类系统都具有普遍的特性,临界点发出信号,证明临界现象的发生。
  • 遵循相同运行规律有地震,它是一种随机发生的自然事故,也有非常简化的数学模型可以解释这种效应;生命本身也看上去也是一种临界现象。各个物种都具有一个适应度.

20. 临界点标志和特点

  • 系统出现强烈的波动, -临界慢化; -网络分成小碎片,不再传递。

21. 巴克—斯耐彭简化:

开发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应用于物种的进化。各个物种都具有一个适应度,可以根据进化论的简单原则发生变化。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复杂科学、系统思维、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尤其适合那些具有科学背景,但希望将知识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读者。

作者背景

迪尔克·布罗克曼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现从事复杂性科学研究,专注于探索自然界复杂过程与社会现象之间的模式、规律和相似性。他曾在美国担任应用数学专业的教授,后又接受了生物学专业的教授职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哺乳动物的呼吸、神经元网络、扫视、人类流动性、流行病传播建模等。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疫情、经济危机等复杂挑战的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对系统性风险和跨学科解决方案的日益关注。作者回顾了2006年美联储与美国科学院共同组织的关于系统性风险的会议,以及科学家们如何从生态学中寻找经济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此外,书中还提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

章节摘要

音频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