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历史吴思历史经典三部曲(潜规则、血酬定律、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书籍封面

吴思历史经典三部曲(潜规则、血酬定律、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作者 吴思
18.0 分钟

Anthology containing: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30年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了解中国史、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必读。)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官场商场职场必读之书)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摘要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总结

总结

本书以“潜规则”为线索,揭示中国历史中隐藏于正式规则之下的真实权力运作逻辑,探讨官场、百姓、皇权之间的复杂关系,用独特的视角剖析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

你能获得:

  • 了解中国社会潜在的权力运作模式。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洞察人性的复杂。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清表象下的真实。

核心内容

  1. 身怀利器:合法伤害权的重要性

    • 合法伤害权是官吏的看家本领,用以资源分肥和调整。

    • 知县可利用执法权伤害他人,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武进知县的故事。

    • 监狱是合法伤害权充分发挥的场所,狱吏通过各种陋规榨取囚犯钱财。

    • 赇(贿赂)降低了贪赃枉法的成本,提高了拒绝贿赂的成本。

    • 详细解释:合法伤害权使得小官也能拿捏大官,拥有此权者会杀心自起。官吏们凭借此权可随意解释法律,影响资源分配。

    • 举例:清代四川的“贼开花”,官吏不调查直接指认富户窝赃,进行敲诈。

    • 行动建议:了解并警惕掌握合法伤害权的人,同时寻求法律和制度的保护。

  2.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权力格局下的无奈

    • 在权力失衡的社会中,老百姓常常成为被勒索的对象。

    • 告状成本高昂,成功率极低,使“民不与官斗”成为普遍选择。

    • 官吏与百姓的风险成本极不对称。

    • 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

    • 详细解释:在官吏眼中,老百姓如同鱼肉,任其宰割。即便告状成功,也难以改变整体格局。

    • 举例:清代眉山县乱收费的“戥头”事件,李燧为民请命反遭陷害。

    • 行动建议:认识到个体力量的局限,寻求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

  3. 第二等公平:等级社会中的无奈选择

    • 存在着不同等级的公平标准,百姓在现实中往往只能追求“第二等公平”,即降低一个等级的标准。

    • 官府与百姓不是平等交易伙伴,导致百姓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 不公是易燃的危险品,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 详细解释:第一等公平接近市场等价交换,但官府权力不对等,百姓只能求自保。

    • 举例:山西巡抚申启贤处理代州驿站号草案,百姓白交草料还要受刁难。

  4. 当贪官的理由:制度设计与道德困境

    • 明朝官员俸禄极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 清官难以拒绝贿赂的诱惑,灰色收入已成为生活预算的一部分。

    • 贪赃枉法的成本低,拒绝贿赂的成本高。

    • 详细解释:在薪俸不足的情况下,官员面临收支困境,清官难以立足。

    • 举例:海瑞生活清贫,去世后连丧葬费都凑不齐。

    • 行动建议:正视官员的实际需求,改革薪酬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5. 恶政是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

    • 恶政扭曲了官场晋升机制,使得恶棍更容易脱颖而出。

    • 变质的政府需要变质的官员,淘汰在乎名誉者,选择心狠手辣者。

    • 恶政最终会毁灭自身赖以生存的根基。

    • 详细解释:在苛捐杂税的环境下,在乎荣誉的官员会被淘汰,善于搜刮者才能上位。

    • 举例:明朝陈奉横行湖广,打压不配合的官员。

    • 行动建议:警惕恶政对官员的筛选,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

  6. 皇上也是冤大头:信息不对称与权力制衡

    • 皇上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容易被官僚集团蒙蔽。

    • 官吏集团利用信息优势操纵皇权,架空正式制度。

    • 皇上是正式规则的维护者,但维护动力不足,使得潜规则盛行。

    • 详细解释:皇上与官僚集团在信息上存在严重不对称,难以识破谎言。

    • 举例:崇祯追问韩一良受贿之事,反被糊弄。

    • 行动建议: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制衡皇权。

  7. 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灰色规则下的无奈

    • 论资排辈和抽签法是舍弃选贤任能的官员选择制度。

    • 这种制度可以缓解来自权势集团的压力,减少徇私舞弊。

    • 老百姓在选任官员的问题上缺乏发言权。

    • 详细解释:在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论资排辈和抽签法是一种折中方案。

    • 举例:孙丕扬创建掣签法,以制止权贵走后门。

    • 行动建议: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真正的民意选拔。

  8. 新官堕落定律: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 新官上任,面临着来自胥吏衙役和土豪的诱惑和压力。

    • 在缺乏道德约束和制约的情况下,清官很难坚守原则。

    • 正式制度惩罚清官,淘汰清官。

    • 详细解释:在利益格局中,清官的坚持难以改变现实,反而容易受到排挤。

    • 举例:冯应京因阻挠陈奉被贬官,甚至除名。

    • 行动建议:加强道德教育,完善制度,形成对清官的保护机制。

  9. 正义的边界总要老:正义标准的演变

    • 法律是公开标明边界,但实际管用的边界是由实力决定的。

    • 随着时间推移,某些行为边界总要朝有利于官吏的方向移动。

    • 不公平是易燃的危险品。

    • 详细解释:名义上的公平难以实现,实际边界是由权力决定。

    • 举例:申启贤到雁北一带视察工作,因为号草问题百姓拦轿告状被打。

  10. 官场传统的心传:潜文化的力量

    • 潜规则通过官场潜文化代代相传,持续影响着社会。

    • 官场人员无师自通,与前代官场患上了一模一样的病症。

    • 官场中的行贿送礼都有特定的名称和技巧。

    • 详细解释:尽管社会在不断变迁,但权力运作的本质和潜规则的生命力依然顽强。

    • 举例:红包书记介绍送红包的花样,与明清官场如出一辙。

    • 行动建议:认识到官场潜文化的力量,加强制度建设,铲除潜规则滋生的土壤。

  11. 晏氏转型:仁政为何难以维持

    • 仁政难敌压力,容易向潜规则转变。

    • 利益集团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推手。

    •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官员会默许甚至推动潜规则的盛行。

    • 详细解释:好政策在利益格局的挤压下,通常会走向变质。

    • 举例: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为了迎合权贵,被迫改变政策。

  12. 有关潜规则的定义

  •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 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 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 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 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问答

  • 潜规则为什么难以消除?

    • 潜规则扎根于权力结构,有其深厚的利益基础,难以通过简单的道德劝诫或行政命令消除。
  •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

    • 历史应该客观、公正地呈现,不应为政治目的所扭曲,而应为当代人提供借鉴。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对中国历史、社会现象和官场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通过历史思考现实的读者。

作者背景

吴思曾担任《中国农民报》(后更名为《农民日报》)的编辑记者,长期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后脱离官方单位,成为独立学者,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写作。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吴思试图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为人们提供认识社会、理解人性的新视角。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