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崖山

作者 张明杨
18.0 分钟

中国历史小说

摘要

崖山:南宋覆灭的历史迷雾

总结: 本书讲述了南宋从韩侂胄北伐到崖山海战覆灭的历史,重现了南宋末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图景。

你能获得: 了解崖山海战的来龙去脉、理解南宋衰亡的深层原因、思考历史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

核心内容:

1. 复仇情绪与开禧北伐:

  • 观点: 南宋朝野长期压抑着对金国的复仇情绪,促成了韩侂胄主导的开禧北伐。
  • 详细解释:
    • 自“绍兴和议”后,主战派一直被打压。
    • 韩侂胄为巩固权力,利用北伐舆论,但准备不足,导致北伐失败。
    • 开禧北伐的失败,也暴露了南宋实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 问答:
    • Q: 开禧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南宋实力不足,轻敌,战备不足,用人失当等。

2. 唇亡齿寒与联蒙灭金:

  • 观点: 金国衰落后,南宋朝廷内部对是否联合蒙古抗金存在争议,最终选择了联蒙灭金。
  • 详细解释:
    • 金国攻宋,促使南宋改变策略。
    • 联蒙灭金是权宜之计,但也为南宋埋下了隐患。
    • 金哀宗试图联合南宋抗蒙,但为时已晚。
  • 行动建议:
    • 思考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的合作与对抗,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

3.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

  • 观点: 宋理宗主导的“端平入洛”是一次轻率的军事行动,导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 详细解释:
    • 宋理宗急于收复失地,但实力不足,准备不足。
    • 宋军在“三京之役”中轻敌冒进,最终惨败。
    • 端平入洛后,宋蒙关系恶化,蒙古决心灭宋。
  • 问答:
    • Q: 如何评价“端平入洛”?
    • A: “端平入洛”是一次战略失误,导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4. 军神陨落与山城抗蒙:

  • 观点: 孟珙和余玠的相继去世,对南宋抗蒙局势造成重大打击,但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山城防御体系,延缓了南宋的灭亡。
  • 详细解释:
    • 孟珙和余玠是南宋后期杰出的将领,但都因朝廷猜忌而去世。
    • 川蜀地区的山城防御体系,有效抵抗了蒙古的进攻。
    • 钓鱼城保卫战,使蒙哥汗身亡,延缓了南宋灭亡的进程。
  • 问答:
    • Q: 如何评价孟珙和余玠?
    • A: 孟珙和余玠是南宋末期杰出的将领,他们的去世对南宋是重大损失。

5. 忽必烈与权臣贾似道:

  • 观点: 忽必烈通过内战夺取汗位,并逐渐将统治重心转向中原,而贾似道在南宋朝廷弄权,最终导致南宋覆灭。
  • 详细解释:
    • 忽必烈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 贾似道在南宋朝廷排除异己,推行不得人心的政策,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 贾似道通过一系列手段集南宋大权于一身,对南宋灭亡负有重要责任。
  • 行动建议:
    • 警惕权力对个人的腐蚀,以及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6. 崖山海战与南宋覆灭:

  • 观点: 崖山海战是宋元战争的最后一战,南宋流亡朝廷覆灭。
  • 详细解释:
    • 忽必烈派伯颜率军攻宋,南宋节节败退。
    • 张世杰等人在崖山组织抵抗,最终失败。
    • 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南宋覆灭。

问答:

  1. Q: 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选择?

    • A: 历史人物的选择受到时代、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难以简单评价。
  2. Q: 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A: 南宋实力不足,内忧外患,朝廷腐败,统治阶级无能,无法抵挡蒙古的进攻。
  3. Q: 南宋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A: 居安思危,警惕内忧外患,重视人才,改革弊政,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崖山》的目标读者是对中国历史、历史小说以及南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适合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储备,喜欢阅读历史题材作品,并对民族英雄人物和历史转折点感兴趣的读者。同时,本书也适合希望了解南宋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的读者。

作者背景

张明杨是一位专注于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致力于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历史的厚重与复杂性。他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力求在作品中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同时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铺设,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历史背景

《崖山》的故事发生在13世纪的中国,当时蒙古帝国崛起,对南宋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南宋王朝在政治上腐败,军事上积贫积弱,面对蒙古铁骑的入侵,节节败退。崖山海战是南宋王朝抵抗蒙古侵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标志着南宋王朝的灭亡,也象征着中华文明的一次重大转折。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