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历史历史三调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
书籍封面

历史三调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

作者 科继东
18.0 分钟

摘要

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对你提供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 本书从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历史学家如何研究、叙述义和团运动,以及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义和团这个“载体”,揭示了历史事件如何被不同时期的人们理解、经历和神话化。

  • 你能获得:

    • 了解历史研究和叙述中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张力。
    • 理解历史事件如何被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不同的意义。
    • 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方法,包括事件本身、个人经历和神话建构。

核心内容:

1. 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

  • 历史学家的工作并非简单地重现过去,而是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对过去进行选择、简化和解释,带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 历史学家需要熟悉现在与过去两种“语言”,并在两者之间不断游走,这构成了其工作的紧张之源。
  • 历史学家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叙事化,将过去的复杂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历史叙述。
  • 举例: 历史学家研究义和团运动时,会考虑其与晚清政治、社会、经济等大背景的联系,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人们经历的过去:

  • 人们经历的过去具有感觉性、情感性和盲目性的特点,直接参与者对事件的理解与历史学家有很大差异。
  • 个人经历受到文化空间、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具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 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在行动时,往往受到各种动机的驱动,这些动机可能与历史学家事后总结的“历史意义”大相径庭。
  • 举例: 义和团运动中,参与者可能出于饥饿、仇恨、复仇等多种动机,而历史学家则倾向于从民族主义、反帝等角度进行解释。

3. 被神话化的过去:

  • 历史神话制造者以服务于现实需求为目的,通过片面地看待历史、提取个别特点,将历史“神圣化”或“妖魔化”。
  • 任何历史事件都可能被“神话化”,越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越容易被“神话化”,以满足不同时期政治、意识形态、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 对历史的神话化有多种形式,包括大众口头传播、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纪念活动举办等。
  • 举例: 在不同时期,义和团的形象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帝运动时期、“文革”时期等,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4. 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

  •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站在西方的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将义和团视为迷信、非理性的代表,批判其落后和野蛮。
  • 陈独秀认为,造成义和团之乱的原因在于道教、佛教、孔教等传统文化,以及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党。
  • 鲁迅则通过《阿Q正传》等作品,嘲讽了革命影响的肤浅,以及中国社会的愚昧和麻木。
  • 详细解释:
    • 批判迷信和非理性: 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普遍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和理性精神,而义和团的迷信活动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知识分子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认为其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5. 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

  • 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被重新塑造为反帝爱国的象征,但其盲目排外和迷信色彩仍然备受争议。
  • 共产党人开始肯定义和团的反帝精神,并将其视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对义和团的缺点进行了反思,如缺乏组织性、容易被反动势力利用等。
  • 详细解释:
    • 反帝叙事的兴起: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反对帝国主义成为社会共识,义和团的反帝行为也因此获得了新的解读。
    • 对历史的重新评价: 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义和团的历史地位,试图从正面肯定其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作用。

6. “文化大革命”与义和团:

  • “文化大革命”时期,义和团被极度神化,成为阶级斗争和反帝爱国的象征,但同时也扭曲了历史事实,压制了不同声音。
  • 红灯照等女性组织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妇女解放和反抗压迫的象征。
  • 在批判刘少奇等“走资派”的过程中,义和团被当作“革命”的榜样,其形象被进一步拔高。
  • 详细解释:
    • 极左思潮的影响: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研究被高度政治化,历史事件被用来服务于现实政治斗争。
    • 对阶级斗争的强调: 义和团的反帝行为被视为阶级斗争的体现,其历史意义被过度解读。

问答

Q:为什么柯文先生说历史学家重塑的历史与人们经历的历史不同?

A:历史学家的工作是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对过去进行选择、简化和解释,带有主观性和时代性,因此,与人们亲身经历的、充满偶然性和复杂性的过去存在差异。

Q:在历史研究中,如何理解“局外人”与“局内人”的视角?

A:历史学家作为“局外人”,虽然可能对历史缺乏直接的体验,但能以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作为“局内人”,其经历和感受对理解历史同样重要。

Q:如何看待对历史事件的“神话化”?

A:历史神话制造者以服务于现实需求为目的,通过片面地看待历史、提取个别特点,将历史“神圣化”或“妖魔化”。对历史的神话化有多种形式,包括大众口头传播、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纪念活动举办等。

思维导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历史研究方法以及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本书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此外,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也能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读。

作者背景

科继东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尤其对义和团运动、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曾与多位同仁翻译周锡瑞先生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展现出其卓越的中英文功底和学术水平。科继东先生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其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本书创作于一个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中心观”进行反思的时期。作者柯文在早期著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提倡“中国中心观”,但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跨文化、跨国界的研究视角。此外,20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对历史的反思和重构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意义和影响也因此备受关注。

章节摘要

音频

Comming Soon...